一流課程介紹-傳播學概論-李巖
課程名稱:
《傳播學概論》
授課教師(課程負責人)教學情況:
課程負責人,主要承擔網絡與新媒體、傳播學、廣告學、數字出版等四個專業等該門課程的一線教學工作。2017年,《傳播學概論》獲批校級精品課。2020年該門課程獲校首批線上精品課建設。同年10月,該門課程獲批遼寧省一流本科示范課程。2021年,該門課程獲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五年來,《傳播學概論》總授課學時為1312學時,總授課人數達1426人。
課程目標:
作為新聞傳播學核心基礎課程,《傳播學概論》旨在培養學生通曉傳播學學科的起源與發展、掌握傳播學基本概念、原理與規律,樹立正確科學的傳播觀念,特別是熟稔傳播活動的關鍵要素與環節,啟發學生具備良好的媒介素養,具有自有主見與理性判斷,在新聞傳播實踐中,具備分析、思辨、質疑、解決傳播現象與傳播問題的能力,踐行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信息生產與傳播實踐活動。
課程特色與創新:
第一,思政元素根植于遼寧紅色文化資源的深度挖掘與活化利用。從“物、事、人、魂”四個形態,深耕紅色文化資源內涵,用鮮活的、有血肉感的先進事跡與革命精神,感染與鼓舞新時代新聞傳播學子,力求課程思政的入情、入理、入心,讓地方紅色文化發揮其價值引領與教育功能;
第二,精構“以學生為中心”的任務驅動式教學設計。以OBE教育理念和建構主義為理論依據,以BOPPPS模型為教學頂層設計,以任務驅動為專業技能訓練與培養手段,踐行“學生全方位參與式”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第三,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建設。考評方式不拘一格,富含探究式、論文式、報告答辯式、賽事式等多種形式,且標準不唯一化。根據培養目標、課程需要和行業需求,訓練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思辨思維能力以及技術轉化能力。整體教學過程側重邊講邊練、邊做邊評、以練代講、同伴互評。
第四,針對教學重難點,研發八項教學游戲。秉持“學至于樂則成矣”的育人原則,在游戲過程中,啟發學生對核心知識的領悟與理解。
第五,開展以“學生為本”的自主實習。課程配套資料涵蓋微視頻小課堂、英文原文文獻、參考閱讀書目、獲獎教學視頻資料、章節測試題、高校新聞傳播類考研真題、試題講解等。多種品類的教學參考資料,方便學生進行自主導學、觀看、回顧與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