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染青衿 青越藍章 | 傳播學院舉行新學期“上好第一課”說課活動暨青藍工程簽約儀式
新學期伊始,傳播學院2025-2026學年度第一學期“上好第一課”說課展示活動暨青藍工程簽約儀式于2025年8月29日上午9點在管理樓404舉行。石光副校長、教務處副處長馮杰、督導處副處長孫吉蒞臨指導,共同見證了“青藍”結對。會議由郝冰副院長主持。劉暢院長、各系主任及青藍雙方教師參會。
新起點新氣象
“傳播”二字,意味著學院將面向融合媒體、智能傳播以師者匠心共育新時代卓越傳播人才。“青藍工程”旨在通過“傳、幫、帶”的方式,助力新教師快速成長,為學院的教育事業注入新的活力。此次說課展示活動,不僅是一次教學技能的交流,更是青年教師展示自我、挑戰自我的舞臺。
新教師“首秀”各顯其功
活動現場,教師們紛紛登臺,他們精神飽滿,準備充分,以生動的語言、豐富的案例,展示了各自的教學風采和課程設計思路。
入職廣告與廣播電視系的楊麗娜副教授有15年高校教齡,曾主持多項省、市級項目,省級以上期刊發表論文近30篇,曾獲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成果三等獎,教科研成果豐碩。楊老師本次講授的課程是《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課程設計系統、方法前沿、風格鮮明,案例豐富,“法學金句+新聞段子”頻出,體現出楊老師深厚扎實的教學功底。
85后的王雯玥老師入職網絡與新媒體系,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是本次入職教師中最年輕的一位,講授的課程是《數字媒體作品設計與制作》,王老師以 5G 時代數字媒體產品創作為重點聚焦課程基礎框架與核心模塊,課堂設計輕盈卻有深度,技術炫酷卻不失溫度,結合 2024-2025 年網民數據,從消費影響力、媒介使用習慣、創新傳播能力、價值觀念四方面解析 Z 世代 “數碼原住民” 特性,整體課程安排體現 “不務虛只求實” 的教學宗旨。
入職新聞與傳播系的黃志勇老師是新聞業內資深專家,在地方主流媒體新聞一線工作35年,歷任多家媒體采編部門主任,獲國家、省以上新聞獎數十次,本次講授的課程是《現當代文學》,黃老師以其豐富的從業經驗深入淺出地闡釋了新媒體傳播視野下,為新聞專業開設《現當代文學》課程的必要性、差異性、創新性和設課側重點,展現了自身的閱歷與底蘊。
落筆成契青藍簽約
為順利完成本學期“青藍工程”建設實施工作,傳播學院共指派三名專職“老教師”出任“藍方”,新聞傳播系的楊宇天老師與黃志勇老師、網絡與新媒體系的段金明老師與王雯玥老師、廣告與廣播電視系的朱曉娜老師與楊麗娜老師青藍結對。現場,三名藍老師分別對自己“結對”的青老師進行了點評,在全體與會人員見證下,2025-2026學年第一學期新入職教師“青藍工程”簽約儀式正式啟動,劉暢院長與三對青藍教師簽署《遼寧傳媒學院青藍工程協議》。
最后,劉暢院長對本次活動進行了總結。劉暢院長在總結中充分肯定了青藍簽約儀式的“傳幫帶”意義和說課展示的專業水準,并圍繞“如何上好專業課程”,對新教師提出“三個準備”、“三個設計”、“三個融合”的系統要求。三個準備是“豐富課程體系的備內容、完善教學重點的備教材、以學生為中心的備學情”;三個設計是“課程環節設計、教學方法設計、實踐教學設計”;三個融合是“順應時代發展融合AI技術、以賽促教融合雙創競賽指導、提升學生實踐能力融合作品創作”。劉暢院長希望青教師以青藍簽約為起點,把每一堂課都當成作品打磨,奮力書寫新時代傳播學院的教學新篇章。
“青取之于藍,而藍恒護其青”。傳播學院實施“青藍工程”旨在幫助新入職教師快速完成從“站穩講臺”到“站好講臺”的跨越,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本次活動標志著傳播學院人才隊伍建設邁出新步伐。青藍相長、攜手共進,必將為學院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加強勁的活力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