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為主 夠用為度——馬克思主義學院召開推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系列研討會之三

為不斷深化對于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的理解,提高廣大教師按照應用人才培養的理念推進教學改革的自覺性和主動性,3月17日下午,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教師召開推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系列研討會,本次研討會主題圍繞“堅持實用為主、夠用為度,推進思政課問題導向、模塊化教學改革”展開,研討會由裴宇星院長主持。

 

裴院長在講話中提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應以就業為導向,注重能力培養,理論要“精”要“管用”。在教學中貫徹“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理念。在各門思政課的教學設計中都要實施“問題導向、模塊化”教學法。具體來說就是教師在吃透《大綱》,研究教材的基礎上,“打亂”教材原有的篇章順序,依據青年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和求知心理的特征,將課程內容整合為幾個“模塊”,并根據青年大學生普遍關注的理論和現實問題在每一個“模塊”中提煉若干具有典型意義的“問題”,每堂課由“問題”引入,圍繞“問題”開展教學,小問題連著大問題,大問題套著小問題,形成一個“問題鏈”, 正是在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中幫助學生于潛移默化中樹立“四個自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同。

林昕老師在發言中結合本學期開展的“遼傳小名嘴兒”評選暨大學生講思政課活動,談到大學生在講思政課的過程中,由于與老師的角色發生互換,不僅能夠更加理解思政課老師潛心育人的良苦用心,而且有助于大學生增強對黨和政府的政治認同、情感認同。

宋蓓蓓老師談到思政課要想真正走進學生心里,轉變為大學生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就要做好“三個貼近”,即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專業。在思政課的教學過程中,認真“備學生”,在講授思政課時,能夠主動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結合他們的專業開展教學,讓大學生切實感受到理論的溫度和態度。

王準老師在交流中提到學生們往往對與他們生活學習和未來工作有關的東西感興趣。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心里要裝著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教師的教學,切實增強大學生對思政課的獲得感。

劉向維老師在研討中分享了自己在講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時的體會,那就是每節課都要以一個問題作為本節課的一個“引子”,通過“問題”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思考和探索,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尹麗娜老師在交流中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為例,在教學設計中將每一專題都力圖針對大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比如“人際交往”“情緒管理”“挫折與壓力”等等,每個專題都從大學生們實際面對的心理問題入手,幫助大學生共同分析原因尋求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