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獎2025年春季征集大賽創意星球大講堂·遼寧傳媒學院站現場
活動伊始,遼寧傳媒學院校長助理張漪代表校方發表致辭。作為東北地區唯一一所傳媒類本科院校,遼寧傳媒學院率先打造”智產學研旅”協同發展理念,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新模式。近年來,我校在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同時,重點打造AIGC賦能教學、產教融合創新、特色專業建設等核心領域,著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張漪助理強調,AIGC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重塑廣告創意、品牌設計等多個領域,為廣告傳播行業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他鼓勵我校學生積極參與學院獎賽事,通過實踐鍛煉提升專業能力,緊跟行業前沿動態。
?遼寧傳媒學院校長助理兼藝術學院院長張漪
張漪助理特別指出,學院獎作為中國廣告教育領域的重要平臺,多年來與我校保持著深度合作關系。每年都有大批學生踴躍參賽,并在比賽中屢獲佳績。學院獎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展示創意才華的舞臺,更為藝術設計與新聞傳播類專業的實踐教學提供了優質資源。期待同學們在本次春季賽事中,將課堂所學與專業實踐相結合,創作出更多優秀作品,為學校爭光。
?頒發證書
隨后,廣告人文化集團副總經理馬雪松先生為藝術學院、管理學院、新聞學院頒發”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2025年春季征集大賽-年度廣告教育推動獎”證書。這一榮譽既是對學校廣告教育工作的充分肯定,也彰顯了各學院在人才培養方面的突出成效。
廣告人文化集團副總經理馬雪松
頒獎環節后,馬雪松先生以”AI時代下-產教融合為路徑,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為主題,結合AIGC技術對創意設計領域的重構,對學院獎賽事進行了全面解讀。他指出,隨著品牌化發展對專業人才需求的不斷增長,學院獎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接觸行業前沿、了解市場需求的寶貴機會。
各品牌代表宣講師
在命題解讀環節,快克藥業、華潤紫竹藥業、寶礦力水特、天士力醫藥集團、安伊妮等企業代表依次上臺,闡釋品牌文化與核心理念,并對本季賽事命題進行了詳細解析。講師們從市場定位、創意方向、表現形式等多個維度展開分析,為參賽學生提供了專業指導。現場互動熱烈,同學們積極提問,展現出對賽事的濃厚興趣。
同學與講師現場互動環節
活動特邀Achilles阿喀琉斯品牌傳播董事長、總裁楊海標先生帶來專題講座。作為國內外多項專業廣告賽事評委,楊海標先生結合豐富的實戰經驗,分享了AIGC廣告創意的前沿理念與實踐技巧。他的精彩演講將活動氣氛推向高潮,為師生們帶來了一場創意盛宴。
?Achilles阿喀琉斯品牌傳播董事長、總裁楊海標
學院獎2025年春季征集大賽創意星球大講堂遼寧傳媒學院站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學生搭建了展示創意的平臺,更為專業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學院獎的推動下,藝術學院將繼續深化產教融合,培養更多適應行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廣告設計人才,為廣告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期待同學們在本次賽事中展現專業風采,取得優異成績。
現場合影
]]>藝術學院副院長王麗娜
本次會議邀請到沈陽故宮博物院宣教部的領導和講解員王鑫雨、趙鈺如作為主講嘉賓。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名講解員為我校2024屆影視學院的優秀畢業生,此番重回母校,他們滿懷著對母校的深情,為學弟學妹們帶來了一場精彩講解。
藝術學院領導與沈陽故宮博物院宣教部領導出席會議
宣講伊始,主講嘉賓詳細介紹了沈陽故宮的基本情況。從1625年的肇建,這座清初皇家宮殿便凝萃滿漢蒙建筑風華,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底蘊。宮殿內珍藏的明清宮廷珍寶,琺瑯、書畫、瓷玉等,無一不輝映著匠人們的卓越匠心,生動展現著獨特的東方美學,讓同學們仿若身臨其境,穿梭于歷史的長河之中,領略著先輩們的智慧與審美。隨后,主講嘉賓又深入介紹了沈陽故宮的工作情況,從服飾禮儀到工作環境,全方位地展現了沈陽故宮的人文情懷,讓同學們對這座歷史文化圣地有了更為立體的認識。
沈陽故宮博物院宣教組講解員王鑫雨、趙鈺如
在會議的尾聲,王麗娜副院長進行了總結發言。她指出,沈陽故宮博物院作為歷史悠久的文化圣地,一直以來吸引著全國各地人們的目光。隨著文旅熱潮的興起,更是匯聚了無數熱愛歷史與文化的愛好者。遼寧傳媒學院作為東北地區唯一一所獨立設置的、主要培養傳媒藝術類應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樹立“地方性、應用型、以傳媒藝術類為主的多科性本科院校”的辦學類型定位,大力開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工作。此次與沈陽故宮博物院攜手舉辦活動,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校園文化教育內容,拓寬了博物館文化傳播渠道,更具有前瞻性意義。它為下一步我校與沈陽故宮博物院成立講解員社團筑牢根基,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助力學生提前明晰職業方向,對學生未來職業規劃起到了積極有效的鋪墊作用。
宣講會現場
此次的宣講活動,是藝術學院踐行高校社會職能的生動實踐。通過與地方歷史博物館的深度合作,一方面,充分發揮了我院在文化傳播與藝術教育方面的專業優勢,將沈陽故宮所承載的盛京文脈,以更加生動、多元的方式傳遞給年輕一代,激發同學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意識;另一方面,也為同學們提供了近距離接觸歷史文化遺產的寶貴機會,拓寬了專業視野,提升了文化素養。未來,我院將繼續深化與沈陽故宮博物院等文化機構的合作,開展更多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為區域文化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在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培養更多具有文化底蘊與創新精神的優秀人才。
]]>簽約儀式合影
在簽約儀式環節,王東輝副校長與史全紅書記共同簽訂校館合作共建協議,并為“產學研實踐教學基地”揭牌。這一歷史性時刻,不僅是雙方合作的開端,更是開啟文化教育協同發展的全新里程碑。
王東輝副校長與史全紅書記簽訂校館合作共建協議
王東輝副校長在致辭中指出,此次合作共建產學研實踐教學基地,是具有深遠戰略意義的創舉。遼寧傳媒學院始終堅守“為國家培養人才,為行業輸送精英”的辦學使命,致力于培養高水平應用型人才,積極履行大學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的職能,以教育驅動賦能社會,助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而沈陽博物館作為城市文脈的守護者,在文化遺產保護、歷史文化傳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社會職能。本次雙方攜手將會為文化傳承與發展注入磅礴動力,在教育、文旅等領域迸發出絢麗奪目的創新火花,能夠更深度挖掘沈陽歷史文化底蘊,吸引更多人認識沈陽、走進沈陽、鐘情沈陽。
遼寧傳媒學院王東輝副校長
簽約儀式后,沈陽市文博中心黨委副書記史全紅等一行人觀看了遼寧傳媒學院宣傳片和AI產業學院宣傳視頻。隨后依次參觀圖書館、影視樓、藝術樓、文創中心等地。史全紅書記對我校卓越的人才培養成效、現代化的教學環境和先進完備的設備設施給予高度贊譽。他表示,此次與遼寧傳媒學院的合作,是促進教育與文化事業協同共進、互利共贏的關鍵舉措,校館攜手必將開啟雙方合作發展的嶄新局面。
沈陽市文博中心黨委史全紅副書記參觀我校
此次遼寧傳媒學院藝術學院與沈陽博物館的深度合作,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雙方將以此次共建為全新起點,未來必定能在文化傳承創新、專業人才培養、創意設計研發等多個維度收獲豐碩成果,共同為地區文化事業的繁榮興盛貢獻智慧與力量,攜手在沈陽的文化教育領域繪就濃墨重彩的嶄新篇章。
]]>會議現場
視覺傳達設計系副教授李澤老師分享了《設計心理學》課程案例,深入探討在該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與實踐方法。他提出,應將思政元素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融入課程,引導學生關注用戶實際需求和心理感受。在設計中,要融入社會責任感和文化傳承。李老師強調,通過案例分析,讓學生明白設計不止關乎產品外觀與功能,更要重視用戶體驗。同時,他倡導關注老年人等弱勢群體,鼓勵學生設計富有同情心的產品,以此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和職業公德。
視覺傳達設計系副教授李澤
馬克思主義學院蘇潔老師結合李澤老師的課程案例進行分析,充分肯定當下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她指出,藝術專業在將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融合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能借實際案例激發學生主動性,做好價值觀引領。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蘇潔
在交流環節,成員組老師各抒己見。視覺傳達設計系副教授王爽老師分享對課程思政的理解,她認為課程思政不是生硬灌輸,而是要在專業課程中隱性滲透,強調通過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實現課程思政目標,重視其在培養學生價值觀和職業道德方面的作用,突出課程思政的實用性與目的性。
視覺傳達設計系副教授王爽
同為視覺傳達設計系副教授趙迪老師,作為李澤老師的課程思政建設導師,肯定了其在課程思政建設工作中的長期努力與顯著成效。通過督導聽課工作,趙老師發現部分專業老師對課程思政理解存在誤區,提出要加強課程思政基礎工作建設,強化教師個人價值觀引領,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同時,她還強調參加比賽對提升教學經驗、推廣學校教學理念的重要性。
視覺傳達設計系副教授趙迪
廣告設計系主任孫犁從實踐工作角度出發,分享如何利用游戲化教學和心理測試等互動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闡述將課程思政與學生實際生活、專業學習相結合的經驗,強調課程思政要隱性滲透,避免生搬硬套,以激發學生主動性。
廣告設計系主任孫犁
服裝與服飾設計系何艷迪老師通過分析課程思政的挑戰與對策,探討克服傳統思政教育局限性的方法,研究如何將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結合以實現育人目標,以及如何通過課程思政培養學生價值觀和職業道德。
服裝與服飾設計系教師何艷迪
書法系李遵煒老師結合書法專業,探究書法與課程思政的融合路徑,提出可借由對傳統書法作品中蘊含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在筆墨間感受中華文化精神內涵,領悟思政價值 。
書法系教師李遵煒
美術系副教授王朝輝老師則對課程思政未來發展方向進行分析,王老師強調課程思政應與大中小一體化教育結合,要結合學校特色和學生特點形成獨特教學案例,建議教師在課程思政中融入個人價值觀,塑造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美術系副教授王朝輝
此次匯報會,為藝術學院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搭建起有效的溝通橋梁,老師們交流經驗、剖析問題,共同凝聚智慧力量。未來,學院將以此為契機,持續探索創新,推動思政元素與藝術專業課程緊密融合,培養更多兼具藝術素養與高尚品德的優秀人才。
]]>
藝術學院副院長王麗娜
在會議上,王院長表示就業工作已成為學院當前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業工作不僅直接關乎著學生的未來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學院人才培養的成效。她指出,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環境下,全體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就業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將提高學生就業率作為首要目標,積極行動起來。
針對就業工作,王院長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并對落實情況作出詳細部署。在一對一幫扶就業困難學生方面,每位教師已與至少兩名就業困難學生結成幫扶對子。教師們通過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線上溝通等方式,全面了解學生的就業難題。同時,教師們還需積極收集就業信息,根據學生的就業意向,精準推送崗位,目前已有部分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獲得就業機會。對于關注學生學習生活情況,學院要求教師定期深入學生宿舍、課堂,經常與學生交流。目前,我院教師已開展走訪、與學生談心談話等工作,做到及時了解學生面臨的問題。針對部分學生反映的課程難度大、作業壓力大等問題,學院組織教師調整教學進度和作業布置量,并開展學習經驗分享會,邀請成績優異的學生傳授學習方法等。
藝術學院教師賈岱松
會上,已實現所負責學生百分百就業的賈岱松老師,積極地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經驗和心得體會。賈老師在就業指導工作中,堅持對每一位同學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指導。他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專業特長、興趣愛好和職業理想,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制定個性化的就業指導方案。不僅幫助學生優化簡歷、傳授面試技巧,還憑借自己豐富的行業資源,為學生牽線搭橋,推薦合適的就業崗位。在日常交流中,賈老師也保持著高頻次的及時詢問,定期與學生溝通就業進展,及時解答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給予學生鼓勵與支持,幫助他們調整心態,積極面對就業挑戰。
會議現場
此次就業工作推進會的召開,為藝術學院的就業工作指明了方向。全體教師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積極落實各項就業工作措施,全力以赴提高學生就業率,為學生的美好未來保駕護航。相信在學院全體教師齊心協力下,藝術學院的學生定能在廣闊就業市場中找準定位、脫穎而出,順利開啟職業生涯,學院就業工作也必將突破現有成績,邁向更高峰。
]]>沐沐希創意設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明輝女士,提出”雙強化”培養建議;其一,建議增設印刷工藝實踐模塊,通過UV燙印、絲網印刷等實體工藝實訓,使學生掌握從數字設計到實體成品的全流程轉化能力;其二,強調市場調研課程應融入大數據分析技術,構建”用戶畫像建模-消費行為分析-設計策略生成”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建議每學期安排不少于32課時的企業真實項目實操。
藺海峰副院長與企業負責人、骨干教師研討人才培養方案
人文學院關四平教授從學科融通角度提出”文心藝形”培養理念:主張在專業課程中嵌入《廣告文案創作》、《品牌文化敘事》等文學素養課程,建議設置跨院系的”文學與廣告藝術設計”聯合工作坊;同時指出需構建AI技術應用課程群,將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設計工具應用等納入核心課程體系,形成”傳統技藝+智能技術”的雙軌培養模式。
孫犁系主任與關四平教授、骨干教師研討人才培養方案
經論證委員會審議,確定以下實施方案:1.在第三學期增設”印刷工藝;2.與沐沐希公司等企業共建實踐課程,實行企業導師駐校指導;3.開發“AI輔助設計”“智能廣告設計”等3門數字化轉型課程;4.建立文學素養與藝術設計雙導師制,實施跨學科畢業設計考核。
本次論證會通過校企深度對話,明確了技術賦能、文藝融通、產教協同三大改革方向,為培養適應智能時代的復合型廣告設計人才奠定了科學基礎。
]]>
量身定制,突破自我成長
企業為他們制定了詳細的成長計劃,總經理李丹女士表示:“從課堂到職場,同學們的每一步蛻變都離不開學校的栽培與企業的陪伴。”
最后企業感謝系領導和老師到訪指導交流,共同見證實習生們的成長蛻變。通過本次訪企拓崗活動,不僅加深了對行業發展趨勢和企業人才需求的了解,也為進一步優化專業課程體系、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有力依據。雙方表示,將繼續深化校企合作,為行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
我校領導與沈陽故宮博物院領導合影
?
?
我校領導與沈陽博物館領導合影
?
走訪期間,沈陽故宮博物院、沈陽博物館領導分別詳細介紹館內特色館藏、文化教育活動開展情況。他們著重強調,在文旅融合不斷深入的大背景下,與高校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是推動文化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雙方應立足當下文旅產業蓬勃發展的趨勢,針對文創產品的開發與設計、博物館講解怎樣提升專業性、志愿服務如何實現規范化等領域,開展專業人才的聯合培養。期望通過這樣的合作,一方面為學生搭建起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的實踐平臺,另一方面也為博物館引入新理念、新思維注入新的活力。
我校領導在沈陽故宮博物院實地走訪并開展座談交流
?
王東輝副校長指出,學校與博物館攜手合作具有深遠意義,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實踐鍛煉平臺,也為文旅行業輸送大量的專業人才,實現教育與文化事業協同共進、互利雙贏的良好局面。我校始終秉持 “為國家培養人才,為行業輸送精英” 的辦學使命,依托專業共建,著力培養高水平應用型人才,以教育為驅動賦能社會,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未來,學校還將持續深挖專業優勢,進一步深化與文旅機構合作,推動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精準對接。
?我校領導在沈陽博物館實地走訪并開展座談交流
此次訪企拓崗專項行動,進一步加強了藝術學院與博物館的聯系,促進了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的有機銜接,為畢業生拓寬了就業渠道。未來,我院將持續優化專業設置,加強實踐教學,培養更多適應文旅行業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助力區域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藝術學院副院長藺海峰
藺海峰副院長首先對教學管理工作做出重點強調,要求教師嚴格遵守上班時間,確保教學秩序規范有序。針對教室衛生問題,他提出一旦發現問題,教師應及時上報系主任,以便迅速處理,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論文指導方面,藺海峰副院長指出,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AI工具,嚴格保障論文的原創性和學術誠信。學校對AI生成論文有明確規范,要嚴格按照管理辦法實施。
科研工作方面,藺院長傳達了科研會議的主要內容,我院教師要加強科研項目申報、教材建設等工作。同時,教師需密切關注科研目錄變化,保證科研成果的申報和評價準確無誤,為學院科研發展助力。
藝術學院副院長王麗娜
在就業與學生工作環節,王麗娜副院長提出,就業工作是學院當前的重點任務之一。教師要著力提高學生就業率,需對就業困難學生進行一對一幫扶。此外,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對學生應給予及時的關懷與幫助。
文創中心主任白霜
文創中心工作由白霜主任主持。她介紹,文創中心的科研項目包括橫向和縱向項目,已取得顯著成就,近期與多家省市級文博單位合作,助力文旅事業的發展。白霜主任鼓勵更多師生參與文創中心項目,加快推進文創與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為學校文創事業添磚加瓦。
會議現場
會議最后由藺海峰副院長進行總結發言。自新學期開學以來,學院教育教學工作有序開展,在教學質量提升、就業工作推進、文創產業拓展等多方面穩步前行。下一步,學院將把就業與創新創業作為工作重點,以提高就業率為目標、?提升就業質量為關鍵,促進多元化就業。各系部之間要加強溝通協作,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就業工作。同時,要不斷提升科研水平,加強科研項目的申報與管理,打造優秀的科研團隊。進一步將文創深度融入課程,打造創新多元教學模式。相信在全體教師的努力下,藝術學院定能邁向新高度,收獲更多成果,開創輝煌新局面 。
]]>活動現場,vivo遼寧省公司終端部長、五星培訓講師張程作為此次演講人,向在場師生展示了該公司在影像技術領域的深厚積累與未來發展方向。本次講座重點聚焦于此系列手機在影像技術上的智能化進展,張程深入講解了如何將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與影像處理技術相結合,以推動行業變革,并闡述了 “科技用心,影像從心” 的理念,分析了影像技術創新的關鍵要素,如光學技術與算法的協同優化,以及AI技術在影像處理多個環節的應用等。
此次講座內容與遼寧傳媒學院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學校一直致力于將專業學習與AIGC技術深度融合,把AI技術全面融入教學過程,著力打造自適應、普惠式的教育生態系統,旨在為學生搭建起一座將理論知識與前沿科技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橋梁。通過本次講座,學生們接觸到了前沿的影像技術與AIGC融合應用,不僅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還能將其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探索這些技術在未來媒體創作領域的無限潛力,為今后的職業發展開拓全新方向,助力學生更好地適應行業發展需求,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綻放光彩。
在互動環節,學生們踴躍提問,從技術細節到行業趨勢,產品負責人耐心細致,一一予以解答,現場氣氛十分熱烈。此次講座讓學生們近距離感受到了前沿科技的魅力,加深了他們對智能手機影像技術的理解,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對科技與傳媒融合創新的興趣,為未來的學術和職業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和靈感。
此次講座的成功舉辦,為遼寧傳媒學院帶來了當下最前沿的影像科技信息。它不僅為校園營造了濃厚的科技氛圍,進一步豐富了校園的科技文化內涵,還為科技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這次活動為未來培養更多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這次活動,學校進一步強化了其藝術+技術的教學理念,秉承匠心育人的精神,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