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學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工作意見

為貫徹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21-2030年)》相關要求,大力推進我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早日建成技術先進、資源豐富、應用廣泛、安全高效的教育信息化體系,根據遼寧傳媒學院相關文件精神,特提出加快推進我院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滿足適應新形勢教育教學需求為根本出發點;以變革學校管理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為重要著力點;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管理效率為根本目標,堅持整體規劃、合理配置、注重效益、分層推進、逐步到位的工作方針,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大力推進網絡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網絡與業務管理的深度融合、網絡與文化生活的深度融合。

二、重點工作

(一)促進教學應用系統建設

完善現有課程教學資源管理平臺功能,實現知識傳授、課后指導、考試考核、教學評價信息化。面向學生(包括畢業生),構建人人互通的網絡學習空間,支持學生獲取課程信息,進行自主學習,與同伴協作學習,開展學習交流與分享,及時獲得學習效果反饋和學習指導等;面向教師(包括企業兼職教師),構建全流程、多模式的人人互通的網絡教學空間,支持課程信息管理、教學內容管理、教學活動管理、教學指導、教學評價、學習分析,以及教學組織管理等;面向課程,構建豐富的教學資源空間和課程評價平臺,支持課程長期滾動建設以及教學資源的積累與共享,支持教學過程跟蹤分析,支持教師和管理部門對課程進行評價并對外共享展示。

建設實習實訓教學平臺,有效利用互聯網、移動通訊網實現對學生實習實訓教學服務,為參加實習實訓學生提供在線學習、考核、交流平臺,實現實習實訓教學活動過程監控和信息管理,包括實習實訓過程中的考勤管理、人員管理、項目管理、設備管理、教學管理和評價評估等。

(二)升級已建管理系統功能

升級管理系統,完善系統功能,實現課程管理、教師管理、教材管理、考務管理、成績管理等各種管理信息化。升級學工系統,建設新的功能模塊(或應用系統),例如:學生請假、勤工儉學、獎助貸等各種事務審批模塊以及入團、入黨、評優評先、違紀處分等各種信息采集模塊,實現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全程信息化管理。升級科研管理系統,按照我校教科研項目生命周期特征,建成一個具備教科研活動全程管理的數字化服務系統,實現教科研項目申報、立項、檢查、結項各個環節和專家庫管理等全程信息化。

(三)加快學院文化與公共服務應用系統建設

建設學院文化管理系統,實現文化活動申報、審批、開展、素質拓展、學分認定等全程信息化管理。完善已建的公共服務平臺和系統,為師生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數字化服務。

(四)建設其它應用系統

重構業務流程和管理模型,將學院各項業務辦理和事務管理數字化、網絡化,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五)建設“數據采集與信息查詢系統”和“領導決策系統

打通各應用系統間的數據通道,建設一個數據準確、完善、統一的數據中心和對數據實施統一管理的大數據平臺,實現數據實時采集、實時處理、實時展示,建設一個既符合“人才培養數據采集”標準又滿足學?!霸\改”要求的“數據采集與信息查詢系統”。研究高職教育焦點問題,挖掘和分析各類信息資源,構建決策模型,預警模型,把握行政管理需求,準確判斷專業發展、教學保障、師資隊伍、就業形式等各方面情況,建設一個全面、準確、及時輔助領導決策的“領導決策系統”。

三、資源建設

(一)加強學院資源庫建設

出臺激勵措施,充分發揮我院網絡課程建設,促進名師課堂的網絡傳播;以重點專業核心課程資源庫建設為龍頭,帶動專業群及全院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實現全院公共課程、重點專業核心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全覆蓋,為教師教學、教研和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支持。

(二)加強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

以“用戶為本、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思路,以示范專業為龍頭,成立資源庫建設項目的組織機構和團隊,著力建設具有國家水平、特色鮮明的教學資源庫。

(三)加強公共數字資源建設

豐富校園公共數字資源類型,并提升內涵,滿足師生科研、學習、文化、生活需求。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明確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責任

學院領導小組成員要進一步明確職責,副書記(學工負責人)、各系主任切實負起本部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進建設、規范管理的責任。

(二)完善管理制度,進一步加強教育信息化隊伍建設

各部門應配備應用系統管理員,負責應用系統后臺管理和公共應用系統推廣使用,做好運行安全與信息安全工作。

(三)加強督導評估,強化全員信息化意識

激勵各部門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和技術應用。

藝術學院
2022年3月10日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