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更好貫徹落實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遼傳電影學院根據學校統一工作部署要求,啟動2025年8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專題研討會,圍繞如何進一步精準對接市場崗位、推進跨專業融合、改革創新項目教學包設計力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入探討。副校長王東輝教授參加并全程指導,研討會由遼傳電影學院院長英皓主持。研討中,王校長指出,要以教育部“發展新質生產力急需人才”政策為綱領,將課程更新速度壓縮至行業技術迭代的1.5倍,通過實時動態追蹤影視傳媒產業前沿技術與崗位需求,讓課程體系始終緊隨市場變化,確保學生掌握的技能與企業崗位需求“零時差”。
????????????????王東輝副校長深入遼傳電影學院聽取人才培養方案匯報
王校長在現場分析崗位課程設計的合理性
這種以就業競爭力為核心的育人革新,正是遼傳電影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鮮明特色。從課程設置對標崗位能力清單,到教學過程貫穿企業真實項目,再到考核標準引入行業評價體系,構建起“入學即入崗”的培養閉環。正如學院合作用人單位所言:“遼傳的學生素質高、接地氣、上手快、能力強,因為他們在校期間就完成了從‘學習者’到‘實踐者’的轉變。”
多年來,遼傳電影學院以項目教學包為牽引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成果已在多個專業領域得到廣泛認可和高度評價。如表演、戲劇影視美術設計、錄音藝術等專業將錫伯族大西遷主題系列話劇展演引入實踐課堂,與文旅市場深度綁定,成為區域文旅融合的“活名片”,助推民族文化創新傳播與傳承;影視攝影與制作、導演等專業對非遺文化進行數字化采集,創作百余部非遺紀錄片,建立非遺數字檔案庫,讓傳統文化以全新的方式“活”起來,為非遺保護與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將新媒體主持、電商直播等新媒體領域項目融入實踐課程,使學生在掌握傳統播音技能的同時,也能適應新媒體時代的多元化需求。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更是緊跟傳媒業態變革,將短視頻制作、新媒體運營、融媒體策劃等前沿內容融入課程體系,讓傳統編導人才培養模式與當下傳媒生態同頻共振,培養出一批能快速適應新媒體時代的復合型融媒體編導人才。這些真實項目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正是遼傳電影學院踐行應用型人才理念的生動體現。
錫伯族貝倫舞登上央視端午特別節目錄制
???
?表演專業錫伯族沉浸式情景劇受邀參加老北市場演出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學生道具項目課程制作的話劇道具
播音專業項目實踐課程成果主持沈陽市文聯“沈水觀瀾興”文藝匯報展演
錄音藝術專業學生期末匯報表演
此次遼傳電影學院落實學校部署要求,開展2025年人才培養方案研討與修訂,不僅是對既有成果的迭代升級,更彰顯了遼寧傳媒學院積極對接國家文化戰略、服務傳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格局。在傳媒技術日新月異、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當下,遼傳電影學院將通過培養兼具實戰能力與創新思維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影視藝術人才,為遼寧影視文化產業注入新鮮動能。
]]>
在展演活動中,遼寧傳媒學院電影學院的學生們身著華麗的錫伯族傳統服飾,伴隨著悠揚的音樂,以輕盈靈動的舞步,將錫伯族貝倫舞的精髓展現得淋漓盡致。錫伯族貝倫舞是錫伯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歷史背景和獨特的藝術魅力。遼寧傳媒學院電影學院的學生們在表演中,不僅展示了錫伯族貝倫舞的優美舞姿和豐富內涵,還通過舞蹈講述了錫伯族的歷史故事和文化傳承,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了這個獨特的民族。

此次遼寧省大學生音樂展演活動,是遼寧省內各高校藝術學子展示才華、交流技藝的重要平臺,與遼寧大學、遼寧師范大學、沈陽音樂學院等省內高校同臺進行表演。遼寧傳媒學院電影學院的學生們能夠脫穎而出,離不開學院對藝術教育的重視和對學生藝術素養的培養。近年來,遼寧傳媒學院電影學院一直致力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藝術人才,通過舉辦各類藝術活動和比賽,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提升能力的機會。

此次遼寧省大學生音樂展演活動,不僅為遼寧傳媒學院電影學院的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的舞臺,更讓他們有機會將錫伯族的傳統文化推向更廣闊的舞臺,為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未來,遼寧傳媒學院電影學院將繼續致力于藝術教育和文化傳承工作,為培養更多優秀的藝術人才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做出更大的貢獻。
]]>這是一次聲音與情感的交融,才華與智慧的碰撞。參賽優秀作品將擇優向省教育廳推薦,有機會參與全省大中小學校同臺競技,為遼傳獲得省級榮譽獎項!
共青團遼寧傳媒學院委員會
電影學院、數媒學院
進取展青春?振興向未來
遼寧傳媒學院全體在校學生
一、
組別劃分
大學甲組(非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在校大學生)
大學乙組?(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在校大學生)
二、
內容要求
??
三、
報名方式

四、
比賽負責聯系人
影視學院? 王 ?碩13130199329(微信同步)
數媒學院? ?董禹廷13386720166(微信同步)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期待這場充滿激情與活力的主持人大賽,共同見證遼傳學子用聲音傳遞力量,用故事書寫遼傳輝煌!
?
]]>
話劇《守疆筑渠》主要講述了錫伯族人民在260年前克服重重困難,西遷至新疆伊犁,并在那里扎根駐守卡倫,生活逾三十余載的歷史。隨著人口增長、糧食短缺和水資源匱乏等問題的日益嚴峻,生存危機迫在眉睫。為了錫伯族及其他民族同胞的持續生存與邊疆守衛的神圣使命,松筠將軍與圖博特總管領導下的群體,克服重重困難,聯合各族同胞,歷時七年共同完成了長達200余公里的察布查爾大渠。

該劇目在總導演王東輝的引領下,劇本經過六個月的精心打磨,前后修改達20余版。從歷史資料的搜集,到創作團隊親赴新疆伊犁察布查爾縣的實地考察,再到公演的呈現,劇目凝聚了80余位臺前幕后工作人員的心血,經過反復排練,以及服裝、化妝、道具、燈光等各方面的精心配合,最終完美地展現了故事全貌。

此次首演,文學顧問李輕松老師、錫伯族藝術顧問阿吉肖昌、伊文蘭三位老師蒞臨現場觀看,并對劇目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提出了寶貴意見。未來,我們將繼續對劇目進行打磨,以期故事情節更加引人入勝。
實驗劇場的首次公演座無虛席,師生們對劇中人物在復雜情境中克服困難、完成大渠建設的壯舉感到震撼,并對演員們真摯的表演給予高度評價。演員們松弛自然的表演狀態,生動地刻畫了錫伯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等民族同胞團結一心的形象,他們將伊犁河水源不斷地引入察布查爾的廣袤良田,展現了民族團結和固邊富民的美好愿景。

演出結束后,觀眾們長時間不愿離場,并以熱烈的掌聲向創作團隊致以崇高的敬意。
]]>
在電影學院教師的帶領下,學生們走進遼臺都市頻道《健康一身輕》節目的錄制演播室觀摩學習,并積極參與到節目的錄制當中,專業的表現得到電視臺欄目負責人的贊賞與認可。

節目錄制一開始,主持人便熱情地與學生嘉賓們展開了互動,學生們也主動向主持人提出了一些自己關心的健康問題。主持人以其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的知識,深入淺出地進行了解答,讓學生們受益匪淺。雙方你來我往,就像是一場關于健康知識的友好 “交鋒”,將節目氣氛推向了高潮。

通過這次實地觀摩實踐學習,學生們身臨其境地體會到了遼臺節目錄制的全流程。來自電影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生表示,能夠近距離地感受到了電視臺主持人的風采非常開心,感覺也很奇妙。他們很欽佩電視臺主持人在臺上能夠鎮定自若、妙語連珠,看到專業的主持人是如何以專業的素養和極具親和力的表現掌控著整個節目的節奏。同學們表示,通過學習了解到,播音并非只是簡單的念稿,而是要深入理解節目主旨,根據不同環節、嘉賓狀態等靈活調整語氣、語速和情感表達,要與整個節目組緊密配合,成為節目內容與觀眾之間的優質紐帶。

來自電影學院影視攝影與制作專業的同學們饒有興致地與攝像老師們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并觀摩學習了演播室搖臂與專業攝像機的操作。在了解演播室燈光的使用技巧時,同學們深刻認識到演播室燈光對于營造氛圍、塑造人物、突出主題的重要性。現場觀看節目錄制,更是讓學生們直觀地感受到電視節目演播室錄制各環節協同合作的精妙之處,從導播鏡頭的切換到嘉賓和主持人的機位布置,每一個細節都關乎著最終呈現的質量。

這次前往遼寧廣播電視臺的觀摩學習活動,是遼寧傳媒學院電影學院在我校政產學研用、打造社會實踐平臺方面的具體展現。通過我校電影學院與遼寧廣播電視臺的進一步合作,學校為學生們提供了走進官方媒體實踐的寶貴機會,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們的專業技能和素養,也為他們未來的就業和職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同時,電視臺也能借此機會發現優秀的影視人才苗子并加以培養,實現我校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的有效對接。相信在這樣的實踐活動推動下,遼寧傳媒學院電影學院的學子們將在影視領域綻放更加絢爛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