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更好貫徹落實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遼傳電影學院根據學校統一工作部署要求,啟動2025年8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專題研討會,圍繞如何進一步精準對接市場崗位、推進跨專業融合、改革創新項目教學包設計力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入探討。副校長王東輝教授參加并全程指導,研討會由遼傳電影學院院長英皓主持。研討中,王校長指出,要以教育部“發展新質生產力急需人才”政策為綱領,將課程更新速度壓縮至行業技術迭代的1.5倍,通過實時動態追蹤影視傳媒產業前沿技術與崗位需求,讓課程體系始終緊隨市場變化,確保學生掌握的技能與企業崗位需求“零時差”。
????????????????王東輝副校長深入遼傳電影學院聽取人才培養方案匯報
王校長在現場分析崗位課程設計的合理性
這種以就業競爭力為核心的育人革新,正是遼傳電影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鮮明特色。從課程設置對標崗位能力清單,到教學過程貫穿企業真實項目,再到考核標準引入行業評價體系,構建起“入學即入崗”的培養閉環。正如學院合作用人單位所言:“遼傳的學生素質高、接地氣、上手快、能力強,因為他們在校期間就完成了從‘學習者’到‘實踐者’的轉變。”
多年來,遼傳電影學院以項目教學包為牽引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成果已在多個專業領域得到廣泛認可和高度評價。如表演、戲劇影視美術設計、錄音藝術等專業將錫伯族大西遷主題系列話劇展演引入實踐課堂,與文旅市場深度綁定,成為區域文旅融合的“活名片”,助推民族文化創新傳播與傳承;影視攝影與制作、導演等專業對非遺文化進行數字化采集,創作百余部非遺紀錄片,建立非遺數字檔案庫,讓傳統文化以全新的方式“活”起來,為非遺保護與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將新媒體主持、電商直播等新媒體領域項目融入實踐課程,使學生在掌握傳統播音技能的同時,也能適應新媒體時代的多元化需求。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更是緊跟傳媒業態變革,將短視頻制作、新媒體運營、融媒體策劃等前沿內容融入課程體系,讓傳統編導人才培養模式與當下傳媒生態同頻共振,培養出一批能快速適應新媒體時代的復合型融媒體編導人才。這些真實項目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正是遼傳電影學院踐行應用型人才理念的生動體現。
錫伯族貝倫舞登上央視端午特別節目錄制
??? ?表演專業錫伯族沉浸式情景劇受邀參加老北市場演出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學生道具項目課程制作的話劇道具
播音專業項目實踐課程成果主持沈陽市文聯“沈水觀瀾興”文藝匯報展演
錄音藝術專業學生期末匯報表演
此次遼傳電影學院落實學校部署要求,開展2025年人才培養方案研討與修訂,不僅是對既有成果的迭代升級,更彰顯了遼寧傳媒學院積極對接國家文化戰略、服務傳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格局。在傳媒技術日新月異、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當下,遼傳電影學院將通過培養兼具實戰能力與創新思維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影視藝術人才,為遼寧影視文化產業注入新鮮動能。
]]>校企攜手:聚焦產教融合新路徑
洽談會上,嘉點芥茉人事主管于暢對遼寧傳媒學院團隊的到訪表示熱烈歡迎,并帶領參觀了公司核心項目《幡靈迷境》沉浸式劇場。該劇場以創新的空間設計、互動式演出形式及頂尖的燈光音效技術,成為東北地區文化演藝領域的標桿案例。于暢介紹,公司目前業務涵蓋沉浸式戲劇制作、演藝經紀、新媒體運營及文旅項目開發,對戲劇影視表演、舞臺設計、新媒體內容創作等方向的專業人才需求旺盛。
王森主任表示,遼寧傳媒學院電影學院始終以“應用型、復合型”傳媒人才培養為目標,戲劇影視系在表演藝術、影視制作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教學資源與實踐經驗。此次合作將圍繞“課程共建、實訓基地共享、師資互聘、項目共創”四大核心展開,例如聯合開發沉浸式戲劇創作課程、設立“嘉點芥茉創新實踐班”、引入企業真實項目作為學生畢業設計選題等,切實打通“課堂到劇場”的最后一公里。
創新模式:從實習就業到雙向賦能
根據協議,雙方將建立“雙導師制”培養機制,由企業資深導演、編劇、舞臺技術專家與學院教師共同指導學生實踐。嘉點芥茉承諾每年提供不少于30個實習崗位,并優先選拔優秀畢業生加入《幡靈迷境》全國巡演團隊及新文旅項目開發。此外,企業還將參與學院“戲劇影視創新工坊”建設,捐贈專業設備支持學生創作,并設立“芥茉獎學金”激勵創新成果。
“這不僅是學生就業的‘直通車’,更是校企雙向賦能的‘連心橋’?!蓖跎瓘娬{,學院將依托嘉點芥茉在沉浸式娛樂領域的領先優勢,推動戲劇影視專業與數字技術、文旅產業的跨界融合,培養兼具藝術創造力與技術落地能力的“新文科”人才。
行業背景:區域文化產業的協同升級
作為遼寧省文化科技融合示范企業,嘉點芥茉近年來動作頻頻:2024年投資千萬升級《幡靈迷境》2.0版本,2025年啟動“東北沉浸式演藝聯盟”計劃,并與沈陽音樂學院、沈陽工學院等多所高校建立合作。此次與遼寧傳媒學院的攜手,進一步拓展了其“產學研用”生態圈。
未來展望:共繪傳媒教育新藍圖
據悉,雙方計劃于9月啟動首期“沉浸式戲劇創作營”,并聯合申報省級教學改革項目。嘉點芥茉總經理馬鳳透露,企業正在籌備“東北亞沉浸式藝術節”,未來將邀請學院師生參與國際級展演,助力中國原創IP走向世界。
此次簽約不僅是遼寧傳媒學院深化產教融合的又一里程碑,更彰顯了民營企業與高等教育協同創新的時代價值。隨著協議落地,一幅“校企共生、產教共贏”的傳媒教育新圖景正徐徐展開。
]]>在發言中,王森深入剖析了沉浸式戲劇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價值。他指出,沉浸式戲劇通過打破傳統觀演關系,讓觀眾身臨其境地參與到劇情之中,從而獲得更加深刻、多元的藝術體驗。這種體驗不僅能夠增強觀眾對戲劇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更能夠喚醒他們內心深處的文化記憶,激發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
演講中,王森重點介紹了遼寧傳媒學院與嘉點芥末的深度合作模式。雙方通過“課程共建——項目制教學——人才孵化”三位一體機制,將企業真實案例引入教學,實現從課堂到劇場的實踐閉環。
王森結合遼寧傳媒學院在沉浸式戲劇教學與實踐方面的探索,分享了如何通過課程設計、項目實踐等方式,將沉浸式體驗融入戲劇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文化傳承意識。他強調,沉浸式戲劇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的創新,更是一種文化傳承的新途徑,對于推動戲劇藝術的繁榮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與會專家對王森的發言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他的觀點新穎獨到,為沉浸式戲劇的研究與實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此次研討會為全國戲劇文學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搭建了重要平臺,電影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專業也將借此機會,進一步加強與同行間的溝通與協作,共同推動戲劇文學事業的蓬勃發展。
未來,電影學院將繼續深化沉浸式戲劇的教學與研究,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戲劇人才,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力量。
]]>洽談會上,郭滿介紹了輕范兒公司在網絡文化經營、新媒體技術及影視制作等領域的業務布局,并表達了與學院共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的意愿。他強調,公司將通過提供真實項目案例、行業導師資源及技術設備支持,助力學生提升實踐技能與就業競爭力。
英皓院長對輕范兒公司的行業資源表示高度認可,并介紹了學院在影視攝影與制作、戲劇影視導演等專業的建設成果。她提出,雙方可依托學院省級文化產業聯盟平臺,聯合開發新媒體運營、短視頻創作等特色課程,探索“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孫碧雪副院長建議,通過共建“雙師型”教師工作站,推動企業工程師與學院教師雙向流動,實現教學與產業需求的精準對接。
戲劇影視系主任王森則從實踐教學角度提出,可結合輕范兒公司業務需求,將企業真實項目引入畢業設計環節,并邀請企業專家參與學生作品評審。雙方還就聯合申報省級產教融合項目、共建新媒體創新實驗室等合作方向達成初步共識。
此次洽談標志著雙方合作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未來,遼寧傳媒學院電影學院與沈陽輕范兒網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將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培養適應新媒體產業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助力區域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
]]>劉廣宇教授是四川師范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博士生導師、四川民族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擁有豐富的學術研究與創作實踐經驗。他先后主持2項國家社科基金課題、4項“中國節日影像志”子課題,創作的《四川人在西藏》《傳燈》等數十部紀錄片斬獲多項大獎,其春節民俗影像創作實踐獲《新華社-每日電訊》等權威媒體專題報道。
講座中,劉廣宇教授結合近8年創作的《傳燈》《行花街》《列車上的春節》三部民俗影像作品進行分享。他創作的《傳燈》以自貢燈會為題材,記錄彩燈藝人堅守匠心、推動傳統文化“走出去”的歷程,該片獲中國民族志紀錄片雙年展最佳傳播獎并被國家圖書館收藏;《行花街》聚焦廣州越秀西湖花市,通過花農、花商、管理者等多元視角,展現百年花市的民俗魅力與現代活力;《列車上的春節》跟蹤拍攝 K352/1 次列車春運,揭示現代交通體系與傳統節俗碰撞中的文化適配性。
他從“影像內容與表達”“城市節俗特征與創生” 等四個維度,深入剖析了都市民俗影像志的創作路徑,特別強調在工業文明與信息文明沖擊下,通過影像打撈城市年節民俗、塑造文化名片的重要性。講座中,他還結合沈陽本土民俗,現場與師生互動探討地域文化的影像記錄與藝術創新表達,引發熱烈共鳴。
講座尾聲,遼寧傳媒學院副校長王東輝教授總結并介紹到:劉廣宇教授帶來的講座,為遼傳影視專業師生提供了民俗影像記錄創作的前沿視角,為師生創作出更多高質量、有深度且富有文化價值的紀錄片明確了方向,學校未來將重點打造以城市歷史文化、傳統文化、民俗文化為主題的高品質紀錄片矩陣,組建遼傳精英班和科研團隊,系統探索、記錄沈陽這座城市的歷史和文化記憶,希望師生們學習借鑒劉廣宇教授團隊的創作精神和實踐經驗,將情感和思想注入影像記錄當中,讓紀錄片成為有情感、有思想、有內涵的影像敘事形式,力爭打造具有東北地域特色的遼傳民俗影像記錄品牌,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大會以馮小剛、尤小剛、張會軍等國際國內知名影評人組成評委團,最終公布入圍名單。
戲劇影視導演專業教師欒旭老師創作的文藝電影劇本《非法穿越》憑借其深刻的人文關懷與獨特的敘事風格脫穎而出,成為本屆創投單元重點推薦項目之一,并獲官方頒發入圍證書。
該劇本以當代都市為背景,通過一場跨越法律與道德界限的“意外旅程”,探討現代人面對精神困境時的自我救贖與人性抉擇,被評委會譽為“兼具哲學思辨與情感張力的作者電影新范本”。
澳門國際電影節劇本創投單元素以挖掘優質華語作者電影著稱,歷屆入圍項目多在國際影壇斬獲佳績。如2021年高希希監制、胡小毅擔任導演編劇的《再見,士兵》(原名《風中的迷彩》),2021年創投項目《熱帶雨》(陳哲藝執導)獲平遙國際電影展最佳影片,并代表新加坡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2022年入圍的《沙漠上空的魚》(鄧安東執導)則在諸多電影節大放異彩。這些成功案例印證了澳門創投平臺對文藝電影從文本到成片的孵化實力。
澳門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在評語中強調:“《非法穿越》以極具勇氣的方式拆解社會規則,其詩意的暴力與克制的瘋狂,讓人聯想到阿斯哈·法哈迪與是枝裕和的敘事融合。”隨著華語文藝片在全球市場影響力持續提升,這部兼具作者表達與類型元素的劇本,或將成為中國獨立影人叩擊國際影壇的又一力作。
巡訪伊始,在企業人員的帶領下,校方深入參觀企業,直觀感受企業的工作環境、團隊氛圍和業務流程。副總經理侯傳威詳細介紹了企業的發展歷程、業務范圍、核心技術以及未來的戰略規劃,并分享了行業內的最新動態和市場需求趨勢。
在交流過程中,副校長徐穎表示,學院一直致力于為學生搭建實踐平臺,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希望以此次訪企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谷賽果公司在實習基地建設、課程開發、項目合作、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培養適應新時代影視傳媒行業發展需求的優秀人才。副書記于松北提出雙方可以在以下方面開展深度合作:一是建立長期穩定的實習就業基地,為更多遼傳學生提供實習和就業機會;二是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根據企業實際需求定制課程內容和教學計劃;三是加強產學研合作,共同開展影視項目研發和創新實踐。
在談及我院畢業生實習表現時,公司領導贊不絕口。目前在公司實習的幾位遼傳電影學院畢業生,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積極進取的工作態度,迅速融入了企業的工作節奏,在各自的崗位上表現出色。他們充分發揮了在學校所學的專業技能,提出了許多新穎的創意和想法,為項目的成功推進貢獻了重要力量,得到了公司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認可。
徐校長指出,此次訪企拓崗活動,不僅加強了遼寧傳媒學院電影學院與沈陽谷賽果公司的溝通與聯系,也為學院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有力依據。同時,畢業生在企業的優秀表現也為學院樹立了良好的口碑,為后續的校企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雙方要攜手共進,在人才培養、產業服務等方面不斷探索創新,實現校企雙贏,為推動影視傳媒行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
最后,我校在沈陽谷賽果公司實習的學生徐思博表示:“感謝母校的專業培育,以扎實基礎踏入單位實習。從協助基礎工作到獨立參與項目,公司前輩的指導讓我深知設計需融合創意與落地性,客戶溝通中學會靈活應變,團隊協作里感受集體能量。感恩母校與企業的雙重培養,我將帶著所學繼續深耕,在燈光設計之路穩步前行?!?/p> ]]>
會議指出,部分學生受就業市場競爭加劇、個人職業規劃不清晰等因素影響,面臨就業難題與心理壓力。對此,學院迅速部署應對方案:畢業指導教師與輔導員即刻行動,與學生及其家長深入溝通,精準把握學生就業困境;同時,建立快速反饋機制,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與院系溝通協調。影視學院還將整合各方資源,通過一對一幫扶、組織專場招聘會等方式,全方位助力畢業生就業。
最后,于松北副書記強調,就業質量是對學校育人成效的重要檢驗,要提高政治站位,壓實責任鏈條,確保2025屆畢業生就業工作落實到位。一是落實“一人一策”動態管理,做好困難群體“一對一”精準幫扶;二是用好校友資源優勢,深化“訪企拓崗”行動,做好春季校園招聘各項同期活動籌備工作;三是壓實安全責任,保障畢業生合法權益;四是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護航畢業生就業工作,保障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沈陽故宮宛如一顆明珠
靜靜訴說著往昔崢嶸
初心如“故”,攜手與“宮”。為進一步大力弘揚雷鋒精神,持續推進我校應用型大學建設,嚴格遵守我校“十四五”發展規劃定位,電影學院結合學院自身專業特色與優勢,與沈陽故宮博物院達成戰略性公益合作項目,努力為落實應用型大學第二課堂建設的要求,培養應用型人才,提高我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2025年是遼寧傳媒學院電影學院與沈陽故宮博物院共建的第五年,在過去的幾年里電影學院的志愿者們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奉獻著青春力量,因此在2025年獲得了“沈陽故宮博物院感謝函”。
恰逢雷鋒月,電影學院志愿者團隊再出發,結合學院自身優勢,志愿者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本次志愿服務活動,用手中的攝影機與設備,投注自己對這片土地,這棟古建筑的熱愛,在這里,每一次按動快門都是與歷史的對話。志愿者們從不同角度來展現出沈陽故宮的奪目和歷史的厚重。
電影學院志愿者致力于社會服務奉獻,在本次的沈陽故宮志愿者活動里,表現突出。清晨,第一縷光灑在大政殿的琉璃寶頂上,我們已就位,調好相機參數,捕捉光影變換,人影交錯。電影學院志愿者們運用自己的傳媒思維,不遺余力幫助沈陽故宮加大文旅宣傳,讓更多的人體會和關注到到沈陽故宮的魅力。
遼寧傳媒學院電影學院與沈陽故宮博物院的校地合作,是文化與教育深度融合的鮮活實例,未來,電影學院將與沈陽故宮持續開展校地志愿服務合作,探索合作新模式,實現青年志愿者與文博“雙向奔赴”,講好沈陽故事,傳播中國文化,提升沈陽城市文化形象。為促進沈陽文旅融合貢獻電影學院的專業力量、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創新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
活動開場,新影像實踐團成員迅速行動,他們憑借專業設備,從不同角度拍攝舞龍表演,捕捉精彩瞬間,為非遺宣傳留存素材。學生會權益部成員一邊幫著搬運設備,一邊維持現場秩序,讓觀眾有序觀演。非遺調研社的同學則忙著與舞龍人交流,記錄舞龍的歷史與技巧。
廣場上,舞龍表演震撼開場。老一輩舞龍人精神飽滿,動作嫻熟,張氏皇苑龍舞龍傳承人張仲發老師舞動龍把,盡顯豪邁氣勢。遼寧傳媒學院的同學們緊跟其后,雖動作稍顯生疏,但充滿熱情。表演時,前輩悉心指導,同學們認真學習,傳承氛圍濃厚。
演出結束,張仲發老師被同學們圍住,大家紛紛提問。張老師耐心解答,親自示范動作,傳授舞龍技巧與經驗,互動熱烈,讓舞龍文化在交流中傳承。
此次活動是遼寧傳媒學院校社合作的成功范例,未來,各方將繼續努力,讓更多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