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功鑄劍聲動遼傳 每天清晨 “柳浪聞音”C位就緒

“學好聲韻變四聲……”,每天清晨,都會聽到整齊劃一的聲音從“柳浪聞音”的柳樹下傳出,這是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清亮的開嗓聲。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學子們迎著晨光奔赴練聲場,用日復一日的”出早功”書寫著專業的信仰——”能戰勝被窩的,只有對話筒的渴望!”同學們更是將晨功喻為”專業的呼吸”:”聲音藝術的生命力,藏在每一個破曉時分的氣息里。遼傳學子用腳步丈量晨光,丈量的正是對職業的敬畏之心。”

清晨”硬核打卡”:在堅持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練聲場沒有觀眾,卻有最動人的堅持。口部操的精準控制、氣息的綿長支撐、新聞語流的反復打磨、經典篇章的深情演繹……這些看似枯燥的重復,鑄就了聲音的筋骨。”大一時覺得是’酷刑’,現在成了’肌肉記憶’。”大二學生樊勇琿展示著手機里從不缺勤的打卡記錄,作為大二練功的“帶工人”,樊勇琿對早功帶給自己的影響深有感觸。”它教會我的不僅是專業技巧,更是’把簡單做到極致’的匠人精神。”這份融入血脈的自律,已成為遼傳播音人最閃耀的勛章。

汗水澆灌成長:從練聲場到大舞臺的自信蛻變

持之以恒的晨功淬煉,讓學生們在各類實踐舞臺上綻放耀眼光芒:

專業素養全面提升: 系統化的晨訓顯著提升語音規范度與表達感染力,近三年專業考核優秀率達85%,學生即興口語表達流暢度提升40%

實戰能力倍受認可: 學子在校級朗誦會、主持人大賽、影視配音展演等活動中表現亮眼,教師反饋:”晨功族”鏡頭前狀態更沉穩,語言邏輯性與感染力優勢明顯

職業精神廣獲贊譽: 參與”沈水觀瀾·興 沈陽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優秀詩與歌優秀作品匯報演出”等社會實踐中,遼傳學子們獲得了省市領導的高度認可。

育人新范式:在晨光中鍛造傳媒”生力軍”

遼傳將晨功升華為精神鍛造工程。播音與影視系系主任張為昱,每天早晨準時趕到早功練習場地,指導、監督學生早功完成質量;播音專業的教授們也不辭辛勞,為學生早功指導;影視學院院長英皓指出:”話筒前的光芒,源自無數個無人見證的清晨。晨功文化培育的不僅是’好聲音’,更是守時、堅韌、協作的職業基因——這是傳媒人行走天下的通行證。”如今,”晨功打卡率98%”已成專業名片,更衍生出”晨功互助小組””聲音成長檔案”等特色育人載體。

當第一縷陽光掠過練聲場,年輕的聲音正穿透晨霧。這日復一日的堅持,是青春對夢想最鏗鏘的告白。在通往聲屏之巔的路上,遼傳播音學子用晨光作序,以汗水為墨,寫下屬于自己的成長詩篇——清晨的“柳浪聞音”,永遠站著未來金話筒的預備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