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節課都精彩” 新聞學院開展“新學期首周課彩排暨優秀教師教學創新經驗交流活動”

2024年8月23日上午人文樓404教室,新聞學院開展“讓每節課都精彩——新學期首周課彩排暨優秀教師教學創新經驗交流活動”。該活動作為新聞學院2024年初制定的“教師教學改革與創新能力鍛造計劃”在新學期的延續,以“比學趕幫超風采,百煉成金鑄名師”為主題,以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及職業素養為設計宗旨,以培養名師優教夯實教師梯隊建設工作為設計目標。

活動由新聞學院副院長張瀟予主持,參與此次活動的成員有系主任毛思澤、王旭、黃斯楊、李鵬飛,以及新聞學院全體教師。張瀟予副院長在大會開始前強調了認真設計、精心打磨開學第一課的重要性,能夠在第一課上吸引學生的興趣和關注,對開展整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十分重要,要擁抱不斷變化的社會熱點,融入課堂;要重視知識積累,在研究和思考中升華和優化教學內容;要勤溝通、多總結,提升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在觀察、反思與熱烈討論中不斷提高教學創新素養和思政教學質量。

在隨后的優秀教師創新經驗交流中,新聞與傳播系的后盾老師,廣告與廣播電視系的陳立新老師、網絡與新媒體系的姜穎老師、出版系的孫妍老師先后上臺對教學創新的經驗和新學期新課程的展開,進行了經驗分享。

后盾老師帶來了題目為《如何在教學結構設計上讓課程又充實又有趣——以廣告倫理法規為例》的精彩分享,他講述了如何讓相對枯燥的理論課程變得豐富有趣且富于啟發性。后盾老師以歐洲杯上的海信電視廣告為例,就“是否違規”、“因何違規”,設計了三組層層嵌套的討論場景,提出“圍點打援”的設計思路,“點”即指知識點,要圍繞重難點知識點,加社會熱點,設置有一定爭論性的開放性議題,激發學生主動討論熱情,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

陳立新老師以《如何讓廣播電視采訪更生動》為題,分享了采訪課要做哪些準備,以及如何利用教師自身的行業經驗、行業觀察和個人愛好,積累素材并融入課堂,給學生以知識之余,也要賦予經驗,引發思考。

姜穎老師以《概論課如何融入思政元素》為例,講述了自己的觀察與思考,提出了教學內容融入思政教育要緊密結合熱點,比如最新爆火的《黑神話悟空》,如果和傳播學概論課結合,就要在展示素材之后,啟發學生思考它的傳播路徑和傳播價值;在教學方式的融入中,要耐心、智慧,展示教師的專業素養和人文關懷;在教學實踐的融入中,要鼓勵關注學生自己做的自媒體,并鼓勵他們多進行調研等實踐活動,以情感共鳴代替僵硬的枯燥灌輸。

孫妍老師帶來了題目為《上好有軟件操作實踐內容的專業課–以電腦圖文設計為例》的精彩分享,她細致地講解了如何在新生、新學期、新課堂抓住學生的興趣與好感度,上好有軟件實操內容的專業課。孫妍老師在講到開堂自我介紹環節的時候,就放了一張PS過的照片,以激發學生對軟件的興趣,并強調一定要在學習目的、課程目的和課程結構環節說清說透,并在軟件安裝環節充分考慮到新生對電腦操作的不習慣、不適應,在正課開始前細致地教學軟件安裝,既能對部分同學展示人文關懷,也能為后續的軟件課教學準備,實現一勞永逸的教學效果。

會議最后,張瀟予副院長對四位分享教師的教學創新點進行了概括,她指出:在教育時代、個體發展及學科建設均經歷快速變革的大環境下,對“課程教學創新與思政融入”提出常態化、動態化的要求,希望學院全體教師能積極探索,互相學習,并在開學第一周順利實現教學任務;通過不懈努力,讓新聞學院的“每節課都精彩。”

網絡與新媒體系、廣告與廣播電視系、出版系和新聞與傳播系,四個系部在會后也“趁熱打鐵”,分別在系主任的帶領下,請骨干教師和全體系部教師,以新開課程、新生課堂、新任課程為重點,分別開展了更為深入地交流與探討,結合新學期每個系部的每門課程都做出了“顆粒度最細致化”的教學研討工作。積極備戰開學第一周,確保每節課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