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張漪,教授 中國設計師協會理事、中國廣告協會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組委會評委、國際流行色協會會員、遼寧省攝影家協會理事、遼寧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教學名師。
工作分工:分管學生工作、遼傳美術館,兼任藝術學院院長
]]>簡介:石光,高級工程師,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帶頭人。沈陽市高校優秀教師,沈陽市青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沈陽市沈北新區文化咨詢與設計顧問。
工作分工:分管教學工作,協管國際教育、科研轉化、社會服務。
聯系二級學院:體育部
]]>簡介:英皓,副教授,沈陽師范大學碩士。沈陽市沈北新區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特聘文化咨詢與設計顧問,中國電影剪輯學會短片短視頻藝術委員會常務理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帶頭人。
工作分工:兼任紀委書記、教務處長,協管教學工作。
聯系二級學院:人文學院
]]>簡介:李偉,高級工程師,沈北新區政協常委,沈陽市沈北新區營商環境監督員,民革遼寧省直工委中山畫院支部主委。
工作分工:負責校產、基建、校園安全保衛、后勤服務、衛生防疫、醫療保健、圖書檔案資料等工作,具體分管資產處、后勤服務處、校園安全處、圖書館/綜合檔案館、校醫院、美術館、物業公司。
聯系二級學院:數媒學院
]]>簡介:徐穎,兼任黨委副書記,教授,沈陽市沈北新區人大代表。
工作分工:負責行政、人事、財務、國際合作與交流、留學生教育、招生等工作,具體分管黨政辦公室、人事處、招生處、計財處、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國際教育學院、遼傳賓館等。
聯系二級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簡介:王東輝,三級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碩士。教育部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生涯發展教育工作委員會特聘研究員,中國電影剪輯學會短片短視頻藝術委員會副會長,中國高校影視學會非遺影像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影視傳媒專業委員會理事,遼寧省教育廳教學評估專家,沈陽市政協委員。
工作分工:負責科研、學術創新、科研成果轉化、教學督導等工作,具體分管科研處、督導處。
聯系二級學院:管理學院
]]>簡介:付亮,高級實驗師,畢業于沈陽師范大學,教育學碩士。
工作分工:主持黨委全面工作,具體分管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工會等。
聯系二級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簡介:姜立,遼寧傳媒學院創建人,二級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博士(油畫),油畫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遼寧省人大常委,民革遼寧省委副主委,遼寧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民革中央畫院副院長,中國油畫學會理事,遼寧省文化“四個一批”人才名家,遼寧省中山畫院院長。
工作分工:主持理事會全面工作
聯系二級學院:藝術學院
主要成就:
(一)辦學成就
創辦東北地區唯一傳媒類本科大學、全國八大傳媒院校之一——遼寧傳媒學院,培養七萬傳媒藝術人才。學?,F有南、北兩個校區,總占地面積1600畝,建筑面積43萬平方米,在校本科生一萬兩千余人,教職員工一千人,專任教師823名。其中,高級職稱教師占比37.9%。
以“為國家培養人才為行業輸送精英”為辦學使命,以創建百年名校為愿景,實施以“項目教學”“定制培養”“展賽演播”為主要形式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體系,打造特色鮮明的應用型人才養機制,為遼寧及全國傳媒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全力推進數字化、信息化校園建設,學校建有虛擬制片工場、實景演播廳、虛擬演播廳、融媒體中心、黑匣子劇場、拉片室、非線性編輯室等國內外一流的高水平實訓室73個,打造高層次新型傳媒人才培養基地。
把握時代及行業發展趨勢,建立“AI賦能傳媒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深化學科專業間融合,以人工智能開辟傳媒教育發展新路徑,全面優化傳媒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復合型數字傳媒人才。
(二)社會貢獻
中國AIGC教育推動者,致力于人工智能傳媒教育發展與研究,創辦全國首家AICG電影研究院——遼寧傳媒學院AICG電影研究院,引領AI時代下電影產業發展。創立東北首家AI文化創意產業科技園,打造成為集AI創意、電影制作、人才培養、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科技園區平臺,助推全國的AI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投資建設全國首個AIGC科技園,打造集AIGC創意、影視拍攝、動畫制作、創業孵化、文旅觀光“五位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園區內將建設AIGC文化創意中心、影視文化演藝中心、AIGC影視拍攝中心、AIGC影視動畫制作中心、VR/AR/MR視覺特效體驗館等多功能設施,構建完整的文化創意產業鏈,將真正打造成為集“智產學研旅”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園,目標建設為國家級產業園。
創建國內首個AIGC智媒體推廣平臺—“斑海豹”AIGC智媒體推廣平臺,借助AIGC技術全面賦能影視創作,以AIGC影視創作與展播為核心,開展AIGC技術培訓與交流、AIGC虛擬直播與營銷、AIGC工具推廣與應用等前沿業務,填補東北地區AI產業服務平臺的空白,成為國內AIGC影視創作與推廣領域的引領者。
(三)學術研究
主持及參與國家級、省級課題研究30余項,發表高水平論文30余篇,參與出版專著及教材10余部。主持項目《基于“三教合一”的遼寧傳媒學院定制式校企協同育人改革的實踐探索》獲遼寧省教學成果一等獎。主持國家藝術基金項目《遼瓷藝術創新人才培養》榮獲文化旅游部的優秀成果獎。
尼古拉·費欽研究世界第一人,先后兩次到費欽出生地俄羅斯韃靼斯坦共和國首府喀山,四次到美國新墨西哥州圣達菲陶斯的費欽故居以及到洛杉磯、西雅圖等地,訪問搜集大量全面的原始材料,通過深入研析費欽繪畫脈絡、方法和藝術特色,傾心創作《尼古拉·費欽的藝術》專著,在人民美術出版社以重點圖書出版,被譽為首部菲欽研究資料寶庫,填補了世界美術史上俄羅斯大畫家尼古拉·費欽研究的空白。
服務遼寧地方發展,搭建產教融合多元文化傳播平臺,獲教育部、文化旅游部等國家級產學研、科技創新重大項目十余項。
(四)藝術成就
師從畫屆泰斗靳尚誼先生,理論導師邵大箴先生,多年來從事現實主義油畫創作研究。多次參加國內外畫展,并連年贏得榮譽,促進中西方藝術交流與傳播。油畫作品《考場內外》榮獲亞洲藝術節美術大展優秀獎;《俄羅斯印象》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立美術館展出;《瑞雪》在當代中國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展出;《大秧歌》獲第八屆中國體育美術精品展優秀獎;《契丹肇興》入選“遼寧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