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傳非遺研學迎來宋氏章牌浮雕技藝,中外學子共鑄“章牌上的歷史”
11月22日,遼寧傳媒學院非遺數字博物館再次化身非遺傳承的實踐課堂,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研學活動——“宋氏章牌浮雕技藝”體驗課。本次活動由遼傳非遺數字博物館主辦,AI數媒學院、空間學院、動畫學院共同承辦。這是非遺推廣大使與非遺守護者的又一次雙向奔赴,遼寧傳媒學院副校長、非遺數字博物館館長王東輝特邀“宋氏章牌浮雕技藝”第四代傳承人宋廣一老師走進非遺館,為中外學子帶來了一堂沉浸式的章牌浮雕工藝之旅。

遼寧傳媒學院副校長、非遺數字博物館館長王東輝(右)與“宋氏章牌浮雕技藝”第四代傳承人宋廣一(左)在宋氏章牌浮雕技藝研學課堂交流
宋廣一老師首先通過豐富的圖文資料,生動講述了這項已傳承四代、逾百年的獨特技藝。他從1906年第一代傳承人宋懷林開創中國人手雕模具技藝講起,到“雙宋”奠定新中國造幣事業,再到如今面對電腦與AI沖擊下,全國僅剩3人能完整掌握此技的存續現狀。同學們了解到,章牌浮雕不僅是硬幣、紀念章上的藝術,更承載著歷史、文化與科學記憶的“國家名片”。

宋廣一老師為學生們講解宋氏章牌浮雕技藝的歷史脈絡
隨后,宋老師親自示范了章牌浮雕的核心技藝。同學們在他的指導下,親手體驗了從畫稿到成型的部分工藝,當一枚枚親手參與制作的、獨一無二的金屬章牌在自己手中誕生時,同學們手持作品愛不釋手,成就感與幸福感溢于言表。

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參與制作個人章牌浮雕作品
此次研學讓古老的章牌浮雕技藝從“博物館展柜”走進了青年學子們的創作臺。宋氏章牌浮雕技藝不僅在一枚枚章牌上留下了印記,更在年輕一代心中播下了非遺傳承的種子。未來,遼寧傳媒學院非遺數字博物館將持續搭建融知識傳承與實踐創新為一體的非遺傳承平臺,讓更多瀕危非遺項目在青春校園中重煥生機。

宋氏章牌浮雕技藝”研學課堂全體師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