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安全教育主題活動(三)春節篇—在家看春晚,安全又溫馨,帶你追溯記憶中的春晚!

安全教育新年篇

新年將至,詐騙犯罪分子們也正蠢蠢欲動,他們利用大家回鄉、置辦年貨、資金短缺等契機,精心設計騙局,實施詐騙。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這里有一份假期防電信詐騙安全指南,請注意查收!

常見詐騙類型

1、網購騙局

①騙子通過虛假購物網站發布“白菜價商品”或“零元購”等信息,騙取用戶運費及個人信息。

②騙子冒充銀行工作人員聲稱你的銀行卡異地消費,要求你把資金打入“安全賬戶”。

2、網絡刷單

詐騙分子首先給應聘者下發兩個比較小額的刷單任務,“按照約定”返還本金和傭金,充分贏得應聘者的信任。隨后逐漸加大刷單任務的數量和金額,同時利用“必須刷滿3單以上才能結算”等理由,來誘騙應聘者繼續投入本金。

3、訂票陷阱

①搶票軟件暗藏“木馬”,一旦中招個人信息可能就會泄露。

②山寨“12306”網站和以95103、800或400開頭的虛假訂票電話,誘導個人通過網絡或電話訂票,騙取錢財。

4、紅包陷阱

接龍紅包拼的是手氣,通常搶到最少或最多的繼續發。類似玩法還有比紅包尾數大小、石頭剪刀布等。一些莊家會利用軟件做弊,設定不搶最小包或最大包、尾數修正、單雙、等;至于石頭剪刀布、丟骰子根本不需要軟件,先把網絡斷開,接連發送幾個骰子,無網絡狀態則發送失利,然后玩的時候連接網絡選點數大的那個重發,騙取不知情的玩家。

當你遇到以上情況時……

春節將至,我們每個春節必不可少的節目——“春晚”也在緊鑼密鼓的彩排中,回顧往昔,以下兩個小品也揭示了當代現實生活中一些騙局的典型特征,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經典節目吧!

【打工奇遇】

《打工奇遇》是1996年春晚上趙麗蓉、鞏漢林、金珠表演的小品,該小品講述了單純想打工學本事的淳樸老太太,碰上了哄抬物價賺黑心錢的狡猾老板,最終老太太遵從內心的真實選擇向物價局打電話告發實情的故事。

【賣拐】

《賣拐》是2001年春晚上趙本山、范偉、高秀敏所表演的小品,在簡短的鋪墊后開啟了一場騙局,這似乎是一個離奇的故事,但這個節目在春節晚會上依然受到諸多關注。

不僅是因為其行為乖訛、表演詼諧的喜劇效果,更在于對生活真實進行了藝術概括,讓觀眾在搞笑的同時,加深了對社會生活的領悟。通過小品《賣拐》,觀眾可以看到當代現實生活中一些騙局的典型特征,增強識別真假、防止上當受騙的意識。

除此之外,只要歪門邪道不走,大利小利不占,謠言謊言不信,大錢小錢不賺,詐騙就永遠會被隔絕在你身外,如果一旦遭遇了詐騙,一定要記得在第一時間找警察、找老師!

【裝修】

《裝修》是2005年春晚上黃宏、鞏漢林、林永健所表演的小品,該小品講述了把九樓當成六樓拆墻的搞笑事情。

黃宏把九樓當成六樓拆墻,小錘四十,大錘八十,邊砸邊喊,結果把水管砸爆了,然后換了小錘,邊砸邊喊,四十四十,這東一錘西一錘,把好好的一個房子給砸成了馬蜂窩。

【拜年】

《拜年》是1998年春晚上趙本山、高秀敏、范偉所表演的小品,該作品繼續延續農村生活話題,這次把主人公定位為農村干部。把一個農村家庭承包責任制下的為農民辦實事、為老百姓多考慮、不為自己親戚尋方便的農村好干部形象刻畫的入木三分。

【超生游擊隊】

《超生游擊隊》是1990年春晚上宋丹丹、黃宏所表演的小品,這對夫妻時而斗嘴睹氣,時而團結一致瞞哄街道干部的愚昧狡黠行為,令人忍俊不禁。同時,也使人深刻體味到社會上重男輕女思想的根深蒂固和推行計劃生育工作中的巨大阻力。

作品輕松活潑,人物語言機智風趣,喜劇色彩濃,娛樂性強,十分切近生活又兼具一定的社會意義。所以深受觀眾的喜愛和好評。

【主角與配角】

《主角與配角》是1990年春晚上陳佩斯、朱時茂所表演的小品,讓觀眾是久看不厭,總是在笑聲中品味陳佩斯這一“配角”的精諶表演和高超技藝;同時也讓人領略“主角”朱時茂硬派小生的神韻。

兩人相互配合默契,相互刺激依存,情感交匯,就好比“紅花”與“綠葉”交相輝映,溶為一體,無有“主角”與“配角”之感,令人拍手叫絕,捧腹大笑。

end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那些老一輩為春節獻身工作的演員們,已經逐漸的淡出了熒幕。朱時茂、陳佩斯等敬業的演藝工作者們也成為了在電視機前觀看小品的觀眾,他們的表演雖然不會更新,但他們對演藝事業的愛,會一直存在。

今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名單大家一起期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