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學院舉行青年教師教學團體賽初賽

為進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廣大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普遍提升,搭建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和教學經驗的交流平臺,營造廣大青年教師重視教學、投入教學的氛圍,2021年10月25日(星期一)上午,人文社科學院在志存樓313教室隆重舉行首屆青年教師教學團體賽初賽。人文社科學院院長關四平教授,基礎部呂元主任、陸芳蕊主任、姚偉教授、趙明非老師擔任此次比賽的評委。全體教師參加了本次比賽。

比賽正式開始之前,呂元主任說明了本次比賽的宗旨和各位參賽教師的比賽順序。本次比賽共有12位青年教師參加。各位教師均準備充分,展示了精心的教學設計、良好的教學技能、深厚的語言功底和各具特色的教學風格,挖掘了課程中的人文內涵和課程思政元素。其精彩的語言表達、豐富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呈現出一堂堂精彩生動的大學英語課程 ,給現場評委和觀摩老師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現了我院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和專業實力。

金明輝老師

李晶老師

黨菲菲老師

胡風麗老師

李菲菲老師

李虹老師

武芳老師

??許佳歡老師

張娜老師

賈倩老師

張璐老師

李佳頎老師

? 評委們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和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各位教師的綜合表現進行了打分。經過三個小時的激烈角逐,最終人文社科學院推薦李晶、武芳、李可心三位老師參加學校首屆青年教師教學團體賽復賽。

比賽結束后,呂元主任對各位參賽教師的表現進行了簡要點評。

最后,關四平院長針對本次教學比賽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寶貴的指導意見。關院長對各位參賽教師的認真態度和充分準備給予肯定的同時,也明確指出本次比賽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和各位老師進一步努力的方向:

  1. ? 對課文內容蘊含的思政元素和人文內涵應正確挖掘。教師對人文內涵、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解讀要以課文文本為基礎,避免對文本內容有曲解、誤解或隨意發揮的成分。
  2. ? 對課程內容應進行深度和廣度的合理拓展。對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必須要在立足文本的基礎上深度解讀,強調挖掘的深度和廣度。
  3. ? 對PPT的使用應發揮其形象性、實效性、多元性的優長。課堂上PPT的使用應廣泛、多樣化,并有利于對課文內容的解讀。PPT中的內容應是教師對授課內容進行深度思考的結果,而非課文原文的“搬家”。
  4. ? 英語與漢語交叉運用應比例適當。尤其在傳達課程思政元素和人文內涵時,教師應充分考慮英語水平不高的同學,適度使用漢語,讓所有學生都能領悟并接受,達成教學目標中的價值目標。
  5. ? 互動中對問題的設計應達到應用本科的高度。問題的設計是教師教學水平的體現。教師設計的問題應具有啟發性,值得學生思考。學生通過思考可以真正把握人文內涵,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6. ? 教師的演講藝術和教學激情應進一步提升。關院長認為參賽教師授課時的激情略有欠缺,有些老師略顯拘謹。一個好的老師一定是充滿激情的,是投入的。在授課過程中,教師的聲音、語調、表情應具有講演藝術性,這也是與學生溝通交流的途徑,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撰稿人:陳思妍

編輯:張明林? 崔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