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廣益謀發展 凝心聚力迎評估║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教師座談會
為深入了解學院教師的思想動態和教學工作情況,加強溝通交流,傾聽廣大教師對學校發展、學院建設、青年教師成長和學院人文關懷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使馬院教師全面了解學校的辦學定位、辦學特色、發展前景,人人知悉應用型本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特色和方法,4月19日下午,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教師座談會。
裴宇星院長首先就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自評報告》的主要內容為老師們進行了解讀。重點就“1.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堅定應用型辦學定位;2.構建現代治理體系,夯實教學中心地位;3.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進產學研合作教育”的辦學思路和“地方性、應用型、以傳媒藝術類為主的多科性本科院校。以傳媒創意為核心,以傳媒藝術和傳媒技術為兩翼、產教深度融合,藝術與技術深度結合。”的辦學定位和與會的老師們進行交流。
在談到關于“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解和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具體采取了哪些做法?”時,柳燕茹老師認為應用型大學教學體系重在“應用”二字,核心環節是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學校要具備服務地方、服務行業和產業的能力。宋博說了自己對于“應用型”的理解:應用型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基礎理論知識不可少,但更注重知識的綜合應用。學術型人才主要解決“是什么”“為什么”的問題;應用型人才主要解決“做什么”、“怎么做”的問題。“注重實踐、突出能力”,校企合作、“嵌入式”產學研用合作。根據市場需求“反向”設計人培養方案。
裴院長在介紹馬院適應應用型本科的思政課教學改革時說,針對遼寧傳媒學院“培養應用型傳媒類人才”的辦學定位,馬院出臺了《馬克思主義學院高水平應用型學院建設方案》。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服務用人單位為宗旨,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念融入教學改革,突出問題導向,實施專題化教學,強化實踐環節,注重能力培養,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能力的培養為目標,以學生的“獲得感”而不是教師的“成就感”為評價標準。課堂上精講多練,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林昕老師談了她在組織“遼傳小名嘴”活動中的感受。從2021年起學院組織大學生講思政課暨“遼傳小名嘴”評選活動,遼傳學子走上講臺“搖身一變”成為“小名嘴兒”,用自己的視角講述社會進步、國家發展的偉大成就,以及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新形式的思政課,有效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更有助于教學相長,增強思政課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