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為進一步推進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根據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專家組發布的《關于公布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指南通過企業名單的通知》要求,學校將組織開展2022年“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申報工作,現將有關情況通知如下:
一、申報要求
1.請各單位根據工作實際情況和產學合作需要,按照教育部文件及申報說明要求,積極組織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申報工作。
2.各項目需在“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平臺”(項目平臺網址:http://cxhz.hep.com.cn)注冊申報(平臺操作指南見附件2)。
二、申報注意事項
1.教師登錄后可點擊“產學合作”-“查看企業項目指南”查看企業項目指南。在“企業項目列表”頁面中,可根據“企業名稱”“項目名稱”“項目類型”“涉及專業及產業方向”檢索項目。
2.在“企業項目列表”頁面,可點擊“企業名稱”“項目名稱”等查看企業項目指南,并可在企業項目指南頁面下載企業項目申報書。確定申報意向后,點擊“企業項目列表”頁面中的“申請”按鈕填寫項目申請表單。在“項目申請表單”頁面,填寫相關內容后請及時保存,確認無誤后點擊“申請”按鈕提交項目申請。已保存但未提交的項目可在“產學合作”-“管理項目申請”的“待辦”列表中查看(如項目未顯示,請點擊“刷新”按鈕)。
3.“項目負責人”默認為當前登錄用戶,請確保“項目申請表單”頁面中的“項目負責人”與項目申報書中的項目負責人一致。每個項目的項目負責人僅限一人。請勿代替他人申報,以免影響立項結果。
4.每位申請人僅允許有3項在研項目(不包含未立項項目和已結題項目),每批次最多申報3個項目,超過申報數量的項目不予立項。
5.項目申報后,請及時關注高校和企業審核進展。企業審核通過的項目,高校與企業應簽署合作協議,明確項目內容、資助形式及時間、預期成果、項目周期和驗收標準等事項。合作協議由項目負責人上傳至項目平臺,并須經企業確認。請及時關注協議確認進度,以免影響項目立項。
三、時間安排
2022年6月30日前:在平臺內完成協議確認的項目,將納入2022年第一批立項名單審核與發布。
2022年9月30日前:在平臺內完成協議確認的項目,將納入2022年第二批立項名單審核與發布。
9月30日后在平臺內完成協議確認的項目,將不納入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根據我校工作時間安排:
第一批項目報送時間:材料驗印上交時間為6月27日12點前;網上申報截止時間為6月29日前。
第二批項目報送時間:材料驗印上交時間為9月26日12點前;網上申報截止時間為9月28日前。
四、材料報送
紙質版材料:《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申請書》《2022年4月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匯總表》
電子版材料:《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申請書》《2022年4月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匯總表》,壓縮文件以“2022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負責人”命名,發送至科研處郵箱(lckeyanchu@163.com)。
材料報送及聯系方式:
報送地址:科研處(創新樓107)
聯系人:宗銳、劉雪梅
電子郵箱:lckeyanchu@163.com
聯系電話:024-89745614
附件:
附件1 2022年3月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申報指南通過企業名單.pdf
附件6:2022年4月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申報指南通過企業名單
附件7:2022年5月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申報指南通過企業名單
附件8:2022 年 6 月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指南通過企業名單
]]>科研處英皓處長向專家組介紹遼寧傳媒學院非遺數字化保護項目的整體情況
數字媒體學院石光副院長向專家組介紹非遺數字博物館的建設情況
專家組觀看影視廣播學院非遺數字采集工作室制作的非遺紀錄片
專家組在南校區影視創作實訓室了解項目創作過程
專家組在遼傳非遺數字博物館、日進樓影視傳媒實訓基地參觀考察后,在南校區第二會議室開展深入座談,會議由科研處英皓處長主持。
座談會現場
沈陽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張振深副局長表示:“遼寧傳媒學院擁有優秀的專業設備與人才資源優勢,尤其在非遺數字化保護與傳承做出了大量的貢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讓我們倍感振奮,希望遼傳能夠將優秀的資源面向社會,更好的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同時,將沈陽市沈北新區遼傳非遺數字博物館打造成為具有鮮明特色的星級亮點工程,依托非遺數字博物館和學校優勢,借助社會各界力量,互為載體、互為內容,相互包容與借鑒,實現共贏”。
沈陽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副局長張振深
遼寧省民俗學會蔡學勤副會長建議要發揮遼傳專業優勢,廣泛交流,在當代的語境下,進一步思考如何讓當代人更好的了解非遺文化,讓非遺文化得到有效的傳承。
遼寧省民俗學會會長蔡學勤
沈陽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非遺處陳啟明處長從多角度對我校非遺數字化保護項目提出寶貴意見,陳處長指出:“遼傳所取得的非遺數字化保護項目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希望遼傳能夠將豐富的非遺保護成果和經驗傳播出去,更好的為沈陽市非物質文化遺傳保護與傳承獻計獻策,創作出更多更好的非遺數字化保護作品”。
沈陽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非遺處處長陳啟明
沈北新區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仇興輝副局長表示沈北新區文旅局將全力支持遼傳非遺數字博物館的建設,希望遼傳能夠依托非遺數字博物館打造獨具特色的非遺數字化保護項目,做好區域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沈陽市沈北新區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副局長仇興輝
于洪區文化館陳維彪館長表示遼傳對非遺保護的重視和投入讓人深受感動,希望未來能夠與遼傳開展更深度的交流與合作。
沈陽市于洪區文化館館長陳維彪
沈陽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非遺處專家黃大為對非遺數字化保護與推廣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提出了更好的建議。
沈陽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非遺處專家黃大為
遼寧傳媒學院黨委書記任偉在總結發言中,首先對沈陽市文旅局領導及專家組成員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任書記強調:“感謝各位領導、專家對我校非遺數字化保護工作的支持與指導。遼寧傳媒學院始終堅持大學辦學的三大職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近幾年遼傳依托非遺保護項目開展了很多社會服務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希望市文旅局的專家領導及社會各界給予更多的支持和關注,加大校地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共同助力地方文化經濟發展。
遼寧傳媒學院黨委書記任偉
遼寧傳媒學院始終致力于對沈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依托學校專業和人才優勢,承擔并開展了多項非遺數字化保護項目,并于2021年正式籌建沈陽市沈北新區遼傳非遺數字博物館,這是歷史性的突破,為沈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傳承提供最強有力的支撐。未來,我們將充分發揮遼傳與非遺數字博物館的資源優勢,肩負起地方唯一一所傳媒類本科高校應有的責任與擔當,更好的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為講好沈陽非遺故事,傳播好沈陽非遺文化貢獻力量。
供稿:科研處
攝影:李 靖
根據《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管理辦法》要求,項目負責人要與相關企業加強聯系,按照要求高質量高效推進項目實施,保證項目順利實施。
]]>此次獲批成立沈陽市文化遺產數字化傳承及創新研究中心,是遼寧傳媒學院多年以來堅持發揮文化傳媒與數字科技專業優勢,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更是對遼寧傳媒學院助力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的高度認同與肯定。作為東北地區唯一一所傳媒類本科高校,遼寧傳媒學院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創新規劃》、《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系列政策文件的指示精神,依托學校研究中心、研究所等科研陣地,堅持不懈的圍繞“文化+科技”、“文化+旅游”融合展開創新研究和實踐探索,積極研發文化+科技創新項目,加大成果轉化力度,全力助力區域“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產業融合創新發展。
]]>專家座談會現場
出席本次論壇的嘉賓有遼寧傳媒學院副校長王東輝教授、沈陽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產業發展處處長劉桂珍、沈陽市文旅局藝術處處長米佳、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學會副會長、遼寧文化產業協會副會長、沈陽文化產業服務協會會長張偉教授,遼寧省散文學會會長、沈陽市政協文史館館長初國卿教授、騰訊互娛平臺營銷部區域推廣中心遼寧省經理蘇寶禹、沈陽建筑大學劉萬迪副教授,2020年沈陽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專著的立項負責人英皓、張迪,以及學校文旅產業融合研究領域的近50余位相關專家、學者。會議由科研處處長英皓主持。
遼寧傳媒學院王東輝副校長
沈陽市政協委員、遼寧傳媒學院副校長王東輝教授在致辭中強調: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國家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文化賦能、旅游助推的文旅產業為文化繁榮、旅游發展帶來了新契機,也迎來了更大的服務國家戰略發展的需求。遼寧傳媒學院多年以來一直致力于沈陽文旅產業創新發展的研究,其本人向沈陽市文旅局也提出多項有關助力沈陽文旅產業創新發展的提案,希望出席本次論壇的文旅界專家學者能夠借此論壇契機,著眼于服務沈陽文旅產業戰略發展的需要,獻計獻策,強強聯手、共同謀劃,實現各類跨界優勢資源的互補共享、深入合作、攜手共進。
遼寧傳媒學院科研處英皓處長
會上,英皓、張迪兩位項目負責人首先對2020年沈陽市哲學社會科學兩個重點專著立項“沈陽數字文旅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對策”、“沈陽地域文化符號體系構建與傳播”的項目背景、研究路徑和研究方法、研究預期成果等進行了詳細介紹,項目預期成果將為沈陽數字文旅產業發展提供重要理論研究依據和學術支撐。
遼寧傳媒學院評建處張迪副處長
隨后,沈陽市文旅局產業發展處劉桂珍處長就沈陽市數字文旅產業的相關政策進行了詳細分析和深入解讀,從數字文旅融合的路徑、目的意義、發展路徑、實施措施等方面給予提示和啟發。藝術處米佳處長圍繞沈陽文化藝術展演活動進行了分析和講解,他指出要突出強項優勢,回歸沈陽文化特色,明確創意的目的和意義,注重內容創新,避免重復與標簽化,充分發揮高校優勢促進沈陽文化藝術產業發展。
沈陽市文旅局產業發展處劉桂珍處長
沈陽市文旅局藝術處米佳處長
沈陽文化產業服務協會會長張偉教授以“數字文化產業新業態及發展趨勢”為題進行了發言,他指出:沈陽的文化產業已進入快速發展的時代,文旅產業與科技的結合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傳統旅游業態和新業態融合,關注沉浸式文化產業的發展。希望今后可以跨界聯合,做到“政協產學研”相結合,全面深入開展合作。
沈陽文化產業服務協會會長張偉教授
沈陽市政協文史館館長初國卿教授以深入淺出、生動幽默的語言分析介紹了沈陽文化的發展特點,他強調:沈陽文化產業發展,要做出有價值、有開拓性及指導意義的科研成果,要使內容具有高質量和多樣化,尤其要結合沈陽的歷史文化,深入挖掘特色文旅資源,關注新風口,做好宣傳工作,提升價值,要落實具體的內容,拒絕空洞的形式,應該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文化內容,打造出有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精品作品。
沈陽市政協文史館館長初國卿教授
沈陽建筑大學劉萬迪副教授分享了項目案例的實踐經驗與思考,他以建筑設計中的藝術設計理念為綱,將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融入其中,通俗易懂的分析了文旅產業發展目前的瓶頸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并結合遼沈地域性研究提出建議。騰訊互娛遼寧省經理蘇寶禹女士,以騰訊文旅場景營銷的探索與突破為主題,結合區域推廣,場景營銷等內容進行個案分析,數字文化與城市空間、地緣文化共創場景,使IP文化、商業價值、社會價值同步發展,共促文化娛樂經濟產業發展的新動向。
沈陽建筑大學劉萬迪副教授
騰訊互娛遼寧省總經理蘇寶禹女士
恰逢遼寧傳媒學院建校30周年之際,本次論壇齊聚了文旅產業領域的政府專家和知名學者,進一步促進高校與政府、企業的深度合作,是一場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融,專家學者通過深入交流研討,為推動沈陽文旅產業深度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提供更多的建設思路和解決問題的路徑。多年以來,遼寧傳媒學院一直以來堅持“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位一體持續推進跨界合作、謀求共贏,全力服務沈陽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未來,學校也將持續充分發揮科研創新優勢,不斷擴大、擴寬社會服務的深度和廣度,助力沈陽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再上新臺階。
專家合影
]]>
2021年第一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申報已開放。申請人可登錄“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平臺”(項目平臺網址:http://cxhz.hep.com.cn)注冊申報。
登錄后可點擊“產學合作”-“查看企業項目指南”查看企業項目指南。在“企業項目列表”頁面中,可根據“企業名稱”“項目名稱”“項目類型”“涉及專業及產業方向”進行搜索。申報前,請仔細閱讀附件2中的“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平臺高校申報操作指南(2020)”,以免因操作原因影響申報。現將申報過程中的有關注意事項說明如下:
1.參與教師/學生所在高校必須是教育部公布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詳見附件)中的本科層次高校。
2.在“企業項目列表”頁面,可點擊“企業名稱”“項目名稱”等查看企業項目指南。在確定申報意向后,點擊“申請”按鈕填寫項目申請表單。在“項目申請表單”頁面,填寫相關內容后請及時保存,確認無誤后點擊“申請”按鈕向企業申報。已保存但未提交的項目可在“產學合作”-“管理項目申請”的“待辦”列表中查看。
3.“項目負責人”默認為當前登錄用戶,請確保“項目申請表單”頁面中的“項目負責人”與項目申報書中的項目負責人一致。請勿代替他人申報,以免影響立項結果。
4.每位申請人僅允許有3項在研項目(已立項項目),每人每批次最多申請3個項目,超過申報數量的項目不予立項。
5.材料報送及聯系方式
第一批項目報送時間:材料驗印上交時間為6月28日12點之前;網上申報截止時間為6月29日之前。
第二批項目報送時間:材料驗印上交時間為9月6日12點之前;網上申報截止時間為9月8日之前。
報送地址:科研處(創新樓107)。
聯系人:王旭陽
聯系電話:(024)89745614
電子郵箱:lckeyanchu@163.com
附件1:2021年5月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申報指南通過企業名單
附件2: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平臺高校申報操作指南(2020)
]]>
2020年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申報平臺即將開放。申請人可登錄“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平臺”(項目平臺網址:http://cxhz.hep.com.cn)注冊申報。
申報前請仔細閱讀附件2中的“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平臺高校申報操作指南(2020)”,以免因操作原因影響申報。現將申報過程中的有關注意事項說明如下。
一、參與條件
教師/學生須注冊高校賬號,每個賬號對應一位項目申請人。教師賬號可申報“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師資培訓”“實踐條件和實踐基地建設”五類項目,學生賬號可申報“創新創業聯合基金”項目。
二、申報注意事項
1.高校教師/學生登錄后可點擊“產學合作”-“查看企業項目指南”查看企業項目指南。在“企業項目列表”頁面中,可根據“企業名稱”“項目名稱”“項目類型”“涉及專業及產業方向”檢索項目。
2.在“企業項目列表”頁面,可點擊“企業名稱”“項目名稱”等查看企業項目指南,并可在企業項目指南頁面下載企業項目申報書。確定申報意向后,點擊“企業項目列表”頁面中的“申請”按鈕填寫項目申請表單。在“項目申請表單”頁面,填寫相關內容后請及時保存,確認無誤后點擊“申請”按鈕提交項目申請。已保存但未提交的項目可在“產學合作”-“管理項目申請”的“待辦”列表中查看(如項目未顯示,請點擊“刷新”按鈕)。
3.“項目負責人”默認為當前登錄用戶,請確保“項目申請表單”頁面中的“項目負責人”與項目申報書中的項目負責人一致。每個項目的項目負責人僅限一人。請勿代替他人申報,以免影響立項結果。
4.每位申請人僅允許有3項在研項目(不包含未立項項目和已結題項目),每批次最多申報3個項目,超過申報數量的項目不予立項。
5.項目申報后,請及時關注高校和企業審核進展。企業審核通過的項目,高校與企業應簽署合作協議,明確項目內容、資助形式及時間、預期成果、項目周期和驗收標準等事項。合作協議由項目負責人上傳至項目平臺,并須經企業確認。請及時關注協議確認進度,以免影響項目立項。
三、時間安排
1.項目平臺網上申報時間安排
2021年1月10日—2021年1月31日:高校教師/學生申報項目;高校管理員審核校內申請。
2021年2月1日—2021年3月15日:企業評審項目;校企簽訂合作協議;項目負責人上傳合作協議;企業確認協議并提交立項報告。
2.?我校報送時間安排
如若申報2020年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請填寫“申報匯總表”(附件3),并于1月24日前發送至科研處郵箱lckeyanchu@163.com。
需要驗印的紙質版材料上交時間為1月26日8:30—10:30,材料上交科研處后統一驗印,并當天返還給各位老師,以便上傳系統,逾期不候。
四、報送地址及聯系方式
報送地址:科研處(創新樓107)。
聯系人:王旭陽、劉暢
聯系電話:(024)89745614
電子郵箱:lckeyanchu@163.com
附件1:2020年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申報指南通過企業名單
附件2: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平臺高校申報操作指南(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