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2025年度高校基本科研項目申報的通知
各二級學院: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全國、全省教育大會部署要求,加快推進教育強省、科技強省建設,根據工作安排,現發布2025年度項目申報指引。
一、重點任務
(一)完善項目分類管理
2025年度高校基本科研項目按學科領域分為自然科學類和人文社會科學類兩大類。按照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等不同學科門類特點,分別研制各類項目支持方式,發揮好評價指揮棒和風向標作用。
(二)強化基礎研究體系布局
堅持“四個面向”,堅持目標導向和自由探索“兩條腿走路”,把科技前沿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結合起來,統籌遵循科學發展規律提出的前沿問題和重大應用研究中抽象出的理論問題,凝練基礎研究關鍵科學問題。
(三)強化有組織科研攻關
面向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緊迫需求,圍繞重大科技前沿或產業前瞻問題超前部署,從行業和產業發展實踐中凝練工程技術問題,開展跨學科、跨學院、跨單位合作,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創新,產生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
(四)加大青年科技人才資助力度
自然科學類自主選題項目40周歲以下青年科技人員立項比例一般不低于50%。將女性年齡限制放寬到42周歲,給予女性科 技人員更多承擔項目的機會。鼓勵有條件的學校繼續試點開展對優秀博士生的資助,堅持“少而精”,為構建高水平科研隊伍提供 “源頭活水”。
二、項目類別
自然科學類、人文社科類項目(不包含教學改革和思政類項目),分別按照自主選題項目、創新團隊項目、平臺建設項目和創新發展項目立項管理。
(一)高校基本科研項目(自然科學類)
1.自主選題項目
支持青年教師瞄準世界科學發展前沿及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所需,開展學術思想新穎的前瞻性基礎研究;鼓勵高校面向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緊迫需求,圍繞重大科技前沿或產業前瞻問題,開展目標導向的應用基礎研究;鼓勵高校以培育國家級項目為目標開展有組織科學研究。
2.創新團隊項目
支持高校組建能夠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創新團隊。整合已有的國家、省級創新團隊資源,持續培養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創新能力的學術領軍人才和科研骨干,提高團隊承擔重大科研項目和服務社會的能力;挖掘潛力,支持優秀人才牽頭組建跨學科創新團隊,促進多學科交叉與融合,培育新的科技增長點;支持具有較強原始創新能力和潛力的青年人才組建新的創新團隊,設立重點科研任務開展科學研究。
3.平臺建設項目
支持高校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協同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圍繞國家重大戰略特別是我省新時代“六地”目標定位,聚焦我省4個萬億級產業基地和22個重點產業集群建設創新需求,契合我省重點學科布局,充實科技創新平臺現有研究領域或開展新的研究方向,承擔國家或省部級重大、重點科研項目和培養高層次人才的能力,能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研究與學術交流;支持培育省部級及以上科研平臺(含重點實驗室、前沿科學中心、集成攻關大平臺、技術創新中心、工程化中心、國際合作基地等) 進行的研究工作。
4.創新發展項目
支持高校以科技發展、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為牽引,在信息、裝備、能源、材料、生物、健康、農業、海洋、生態等學科領域開展跨學科、跨學院、跨學校合作。鼓勵高校與省內外企事業單位合作,以國家戰略需求和服務區域建設為導向,圍繞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問題,開展聯合攻關、 技術創新;鼓勵高校深度參與遼寧實驗室、沈陽渾南科技城、大連英歌石科學城、沈撫科創園建設,助力打造重大技術創新策源地。
(二)高校基本科研項目(人文社會科學類)
根據《學科分類與代碼》(GBT13745-2009)和高校的實際情況,本次項目申報的學科范圍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宗教學;語言學;中國文學;外國文學;藝術學;歷史學;考古學;經濟 學;管理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民族學與文化學;新聞學與傳播學;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教育學;心理學;體育科學;統計學;港澳臺問題研究;國際問題研究;交叉學科/綜合研究。
1.自主選題項目
自主選題項目應立足各學科的歷史、理論、方法和應用,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學科建設與發展實際,圍繞對于推進理論創新和學術創新具有支撐作用的一般性基礎問題、對于推動遼寧振興發展實踐具有指導意義的專題性應用問題,開展具有學科視角的創新性研究。支持具有遼寧特色和優勢的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相關研究,支持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和冷門絕學研究。
2.創新團隊項目
支持高校著力創新科研組織模式,強化有組織科研,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之間、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的交叉融 合,不斷拓展新的研究領域;著力創新研究方法手段,切實增強研究解決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的本領,產出更多標志性成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思想和智力支持;著力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深化對人才成長的規律性認識,充分激發活力,培育一批學術帶頭人和中青年學術骨干,培養出更多拔尖創新人才。
3.平臺建設項目
支持高校依托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著眼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前瞻性、綜合性、復雜性問題,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之間深度合作及與理工農醫學科的交叉融合,培育和催生新的學科和學術增長點,引領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范式轉型,產出重大成果,建成學科 交叉融合發展、科研咨政并重的高質量創新平臺。
4.創新發展項目
支持高校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哲學社會科學重要基礎和前沿問題開展原創性研究。支持高校緊密結合當前我省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和未來發展的需要,以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所面臨的挑戰、機遇等熱點、難點問題開展研究,力求具有現實性、針對性和較強的決策參考價值。
三、申報要求
(一)同一負責人只能牽頭申報一項本年度省教育廳高校基本科研項目。項目組成員須具有相對集中的合作方向,以及合理的專業結構和年齡結構,實質性參與合作研究,原則上不超過8人。項目組成員不得參加超過3個在研項目(項目組成員以備案 為準),所列項目組成員必須征得其本人同意。自主選題項目組成員中一般應吸納3名以上在校生。
(二)重點支持40周歲以下青年科技人員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其中自然科學類自主選題項目立項數量占比一般應不少于該類別立項總數的50%,男性為1985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加大女性科研人員承擔科技計劃項目的支持力度,女性申請人為1983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鼓勵有條件的學校繼續試點開展對優秀博士生的資助。
(三)創新團隊項目應是在合作基礎上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科研團隊,有不同學科成員共同參與的前期研究項目和研究成果作為支撐基礎。支持創新團隊廣泛匯聚校內不同學科研究力量實現有效協同,共同開展協同攻關,支持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 業單位的研究人員加入團隊,開展聯合研究。
(五)已獲得國家和省市等有關部門立項支持的不得重復申報;已經獲批省教育廳高校基本科研立項尚未結題的負責人不得申報。
(六)項目研究周期為2-3年(起始時間為7月1日),未按時完成的項目,經學校學術委員會研究后,給予撤項處理,并按相關規定收回剩余科研經費,同時該項目負責人自撤項年度起 3年內不得再次申報此類課題。
(七)研究涉及人體研究、實驗動物、人工智能的項目,應嚴格遵守科技倫理、實驗動物、人類遺傳資源管理等有關規定的要求。
(八)有科研失信行為記錄、學術不端行為及違背科研倫理道德的項目負責人不得申報。
四、申報材料及時間
請于2025年6月23日前,以學院為單位,將以下紙質版材料報送至科研處,電子版材料報送至科研處郵箱lckeyanchu01@163.com?(注意:此處郵箱地址有更改,請報送至科研處新郵箱):
1.紙質版材料:
? (1)《附件2:學術承諾書》x1;
? (2)《附件3:項目申報書》x1;
2.電子版材料:
? (1)《附件2:學術承諾書》word+pdf,以“【姓名+學院】附件2:學術承諾書”命名;
? (2)《附件3:項目申報書》word,以“【姓名+學院】附件3:項目申報書”命名;
? (3)《附件1:年遼寧省教育廳基本科研項目匯總表》Excel,請以學院為單位統一報送至科研處。
五、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袁老師?024-67953026
科研處(圖書館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