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初心修師德,潛心育人鑄師魂 ——管理學院召開師德師風建設學習交流會

“師者匠心,止于至善;師者如光,微以致遠”。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教師不僅扮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教師更要以深厚的專業功底,獨特的人格魅力潤物細無聲的去影響學生的言行舉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應像打造精美器物的工匠一樣秉持嚴謹的態度,去教書育人。教師應猶如一束光,雖微弱,但致遠,為學生照亮前行方向。

為打造良好的持續的師德師風文化建設,7月5日下午,遼寧傳媒學院管理學院在創新樓會議室召開了師德師風建設學習交流會。管理學院李建華院長、賀苗苗書記、各系主任、全體教師參加了會議,會議由李建華院長主持。

李建華院長對本次會議提出三項議題,議題一是學習四個文件《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高校教師師德禁行行為“紅七條”》《遼寧傳媒學院教師課堂教學工作規范20條》《遼寧傳媒學院”微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的精神;議題二是師德師風建設學習交流;議題三是管理學院李建華院長做師德師風建設講座:怎樣弘揚高尚師德。

議題一,由管理學院賀苗苗書記和三位系主任分別解讀了關于師德師風建設的相關文件。賀苗苗書記在解讀《遼寧傳媒學院”微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的文件精神中,倡導全體教師防微杜漸,警惕腐敗傾向,弘揚師德,端正校風,樹立全體教職員工積極向上的良好形象,希望每位教師知準則、有敬畏、守底線、形成恪守”底線”的堅定共識。三位系主任分別解讀了《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高校教師師德禁行行為“紅七條”》《遼寧傳媒學院教師課堂教學工作規范20條》三個文件精神,號召全體教師立德樹人,增強教師的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規范自己的職業行為,明確師德底線,努力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絕不觸碰高校教師師德禁行行為“紅七條”,做好為人師表的底線。德高為師身正為范,身為遼寧傳媒學院的教師要嚴格遵守遼寧傳媒學院教師課堂教學工作規范二十條,確保課堂教學秩序,提高教學效果。

議題二,管理學院全體教師進行了關于師德師風建設的學習交流,首先賀苗苗書記表示會嚴于律己,做好管理學院教師思想的引領工作、做好全體學生的管理工作,堅定不移的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守遼寧傳媒學院師德師風文化精神,做好引領示范作用,促進管理學院師德師風的良性健康發展。其次管理學院德高望重的劉穎教授、李德玲教授也發表了自己在師德師風方面的體會和感悟,王曉娜副教授用案例事件向各位教師分享了師德師風的重要性。最后,各位授課教師和輔導員老師也分別發表了自己對師德師風的理解,及在工作中如何成為一名受學生敬仰的教師、如何與學生亦師亦友,大家分享了各自的想法和見解。

議題三,由李建華院為全體教師開展了“怎樣弘揚高尚師德”的培訓,李建華院長在培訓中解讀了什么是德?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范。如,人的品行、品質、品德、公德、德行等等。什么是師德?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李建華院長語重心長的為全體教師分享:怎樣弘揚高尚師德?至少有三個方面:一是熱愛教師職業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前提。二是關心學生、熱愛學生、平等對待學生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的學生觀。三是刻苦鉆研業務,精通教學業務是教師之所以成為教師的關鍵。只有精通業務,才能將科學文化知識準確地傳授給學生,而不至于誤人子弟。

會議最后,李建華院長強調:教師是陽光底下最崇高的職業,我們都要敬畏這個職業,不辜負這個職業!

 

撰稿:王冬

攝影: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