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黨史,記初心–澳門回歸
回首,22年前燦爛輝煌的午夜開辟了中國的另一個新紀元;再回首,22年前那一句激情澎湃的宣告聲牽動了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心。當五星蓮花綠旗在浩瀚夜空下冉冉升起的時候,十三億顆心臟的脈動奏成了同樣的旋律;當義勇軍進行曲縈繞在月光下的時候,十三億雙眼睛又是如此的專注、如此的感動。今天的“憶黨史,記初心”系列推文,小管將帶領大家一起了解:澳門回歸。
澳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曾經的澳門是個小漁村,它的本名為濠鏡或濠鏡澳,因為當時泊口可稱為“澳”,所以稱為“澳門”。1840年鴉片戰爭后,本來租居的葡萄牙人將澳門半島“據為己有”,此后又強占氹仔島和路環島。
收回澳門是幾代中國人民的夢想和追求。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中國領導人定下“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針,暫時不急于收回香港、澳門,但聲明港澳都是中國的領土。1979年2月8日,中葡正式建立外交關系,雙方在達成的協議中指出:“澳門是中國的領土,目前由葡萄牙政府管理,歸還時間和細節,將在適當的時候由兩國政府談判解決。”
1982年,鄧小平同志創造性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為和平解決祖國統一問題奠定了基礎。1986年6月30日,中葡兩國政府代表團在北京開啟和平解決澳門問題會談。4輪會談,歷時8個多月。雖然氣氛友好,但在回歸時間上雙方分歧很大。鄧小平同志堅定地表示:“澳門問題必須在本世紀內解決,決不能把殖民主義的尾巴拖到下一世紀”。1986年12月,中國政府發出聲明,在2000年以前收回澳門是包括澳門同胞在內的10億中國人民不可動搖的立場和愿望,任何關于2000年以后交還澳門的主張都是不能接受的。
1987年4月13日,中葡兩國政府首腦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共和國政府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及兩個附件。《聲明》向全世界宣告:“中國政府將于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1988年1月15日,中葡雙方在北京互換兩國批準書,中葡聯合聲明正式生效。
1999年12月20日零時,舉世矚目的中葡兩國政府澳門政權交接儀式在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隆重舉行,澳門,這漂泊多年的游子,終于回到闊別已久的祖國母親的懷抱。
12月19日23時42分,澳門政權交接儀式開始。在禮號手的號樂聲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外交部長唐家璇、澳門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何厚鏵步入會場,登上主席臺主禮臺。葡萄牙總統桑帕約、總理古特雷斯、國務部長兼外交部長伽馬、共和國議會副議長科伊索羅、澳門總督韋奇立同時登上主席臺主禮臺。隨后,中葡雙方儀仗隊舉行敬禮儀式,雙方樂隊奏致敬曲。接著,桑帕約總統首先發表講話。23時55分,降旗、升旗儀式開始,中葡雙方護旗手入場。23時58分,在葡萄牙國歌聲中,葡萄牙國旗和澳門市政廳旗開始緩緩降下。零時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奏響雄壯激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升起。46秒后,兩面旗幟同時升到旗桿頂端,獵獵飄揚。至此,中葡兩國政府完成了澳門政權的交接。
“百川終入海,九九歸其宗。”澳門回歸有利于促進澳門地區的繁榮穩定與發展,促進我國的對外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澳門回歸是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成功實踐,通過澳門回歸的實踐證明鄧小平提出這一政策是英明正確的,也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中國完全統一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澳門的順利回歸不僅給西方大國以有力的回擊,而且回歸的成功實踐也為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解決類似問題提供了一個范例、一種模式,對世界和平解決爭端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