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伊始,朱旭副院長回顧過去一年 “青藍工程” 所取得的顯著成效。在過去的一年里,通過骨干教師與青年教師的攜手共進,學院在教學質量提升、課程創新開發等方面成果斐然,多位青年教師在教學競賽中嶄露頭角,充分彰顯了 “青藍工程” 在促進教師成長、推動學院發展上的強大助力。
隨后,朱旭副院長詳細宣讀了新一年度 “青藍工程” 實施方案。方案強調,作為經驗豐富的藍方教師,應以身作則,毫無保留地將教學經驗、教育智慧傳授給青方教師,主動為青年教師答疑解惑,助力其快速成長。而青方教師則需秉持虛心好學的態度,積極向藍方教師請教,勇于將所學知識付諸實踐,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雙方要通過互幫互學,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成長為學院教育教學的中堅力量。
方案解讀結束后,迎來了本次會議的重要環節 —— 簽約儀式。青藍雙方教師鄭重簽署《遼寧傳媒學院 “青藍工程” 協議書》。這一紙協議,不僅是一份承諾,更是一份責任的交接,標志著雙方正式開啟攜手共進、教學相長的新征程。
“青”“藍”雙方教師簽署協議
相信在 “青藍工程” 的持續推進下,動畫學院師資隊伍將不斷壯大,教育教學質量必將邁向新的臺階,為培養更多優秀的動畫專業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一)省級課程思政評優項目
會議著重強調了省級課程思政評優項目的重要性,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將思政元素巧妙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與正確價值觀,提升學院課程思政建設水平。
(二)本科教學
本科課程全面回歸項目包教學模式,要求以實際項目為導向開展教學活動。通過這一方式強化學生實踐能力,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確保學生能將所學知識有效應用于創作中。
(三)專科教學
對于專科教學,同一門課程需統一教學內容,各授課教師應依據課程標準,規范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與教學方法,保證教學的穩定性與規范性,保障專科教學質量。
(四)新教師工作
新教師需全面開展網課建設工作。學院鼓勵新教師充分利用線上教學資源,結合課程特點與學生需求,打造高質量的網課課程,豐富教學形式,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同時也為自身教學發展積累經驗。
本次會議為新學期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筑牢了基礎,也為學院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動畫專業人才提供了清晰的行動指引,推動學院教學工作在新學期實現穩步開局、扎實推進。
]]>會上,院長宣布組織架構調整:原數媒學院動畫系升級為動畫學院,以優化專業設置、提升教學針對性;新入職教師依次自我介紹,為學院注入新活力。
教學工作上,學院明確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核心,鼓勵教師在授課中注重實踐。并深入研究課程考核方式;明確教師轉型方向:基礎課教師向專業課轉型;理論課向實踐課轉型;三維方向授課教師向虛幻引擎相關技術轉型,教師應了解前沿 AIGC 技術,提升專業技能。
會議還要求教師妥善處理師生關系、融入思政教育、把控作業選題導向;同時明確教師著裝規范,展現良好職業形象。
此次大會為新學期工作指明方向,全體教職工將以飽滿熱情推動學院發展。
]]>
英語四級筆試:
12月18日09:00-11:20
英語六級筆試:
12月18日15:00-17:25
報名成功的考生須于2021年12月1日9時后按學校規定時間登錄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報名網站下載并打印準考證,或按學校相關規定領取準考證。
溫馨提示請考生務必妥善保管好自己的準考證!考試須用到!查詢成績也要用到!查分時必須輸入您的準考證號!建議拍照保存一份電子版。
二、打印流程
進入”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報名網站,點擊首頁下方的”快速打印準考證”,輸入省份、證件類型、證件號碼、姓名、驗證碼等信息,點擊”提交”即可。
點擊”提交”之后會出現四/六級準考證信息,是一個壓縮包,點擊綠色下載按鈕,解壓后就得到了一個pdf準考證文檔,拷貝到打印店打印出來即可。
注:打印準考證過程中出現系統問題,考生可撥打CET報名咨詢電話:?010-62987880。
澳門回歸
1999-2021
在歷史1999年12月20日,對于全中國人民來說是一個隆重、特別的日子。被侵占了四個多世紀的澳門,終于以和平的方式回到了偉大祖國母親的懷抱。澳門回歸。
01、澳門回歸紀念節日的由來
澳門回歸日也稱澳門回歸節。澳門回歸時間:1999年12月20日零時,中葡兩國政府在澳門文化中心舉行政權交接儀式,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澳門回歸祖國。以后每年12月20日澳門都舉行紀念活動,逢5周年也是新任特首宣非就職的日子。
02、舉國歡慶
矗立在晨曦中,立于遼傳操場上,向著徐徐上升的國旗,唱起激昂的國歌。這是中華民族共同托起的黎明,而澳門回歸的鐘聲,將永遠回蕩在每個人的心頭,激勵我們前進!
03、偉大意義
澳門回歸已然22個年頭,我們的祖國更加富強,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我們也不會像百年前那樣遭人欺凌了,祖國的統一偉大業也不斷進行。澳門回歸彰顯了我國家人民的強大表達了人民追求幸福的決心和勇氣。讓我們共同祝福澳門這朵美麗的蓮花開放的更加絢麗多彩。愿中華兒女在祖國溫暖的大家庭中和諧相處!祝福澳門!祝福祖國!
冬至又稱日南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
冬至習俗
壹丨吃餃子,吃湯圓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圓”。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貳丨畫九
所謂的畫九,實則是冬至后計算春暖日期的圖。明代《帝京景物略》載:“冬至日,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九九消寒圖”有三種圖式,分別為文字、圓圈、梅花三種。
叁丨釀米酒
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用糯米或者黃米,加入桂花釀造。
冬至大如年
作為一個傳統節日,冬至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民間更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所以,冬至又稱作“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這一年,我們興許經歷了很多困難的事,我們要克服困難,樂觀的看待往后的日子。英國浪漫主義詩人 雪萊在他的著作《西風頌》中寫道“冬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所以我們還要積極的,樂觀的活下去。
]]>01?小寒簡介
小寒節氣開始,北京的平均氣溫一般在-5℃上下,極端最低溫度在-15℃以下;中國東北北部地區,真是一個冰雕玉琢的世界。都是一派嚴冬的景象。小寒時節,除南方地區要注意給小麥油菜等作物追施冬肥,海南和華南大部分地區則主要是做好防寒防凍、積肥造肥和興修水利等工作。
02小寒藝術
小寒正處三九前后,俗話說:“冷在三九”,其嚴寒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各地流行的氣象諺語,可做佐證。如華北一帶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說法,江南一帶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團”的說法。每年的大寒小寒雖說寒冷,但寒冷的情況也不盡相同。有的年份小寒不是很冷,這往往預示大寒要冷,廣西群眾有“小寒不寒寒大寒”的諺語。根據小寒節氣陰雨(雪)情況,預示未來天氣的諺語有:“小寒蒙蒙雨,雨水還凍秧”,“小寒雨蒙蒙,雨水驚蟄凍死秧”。
03小寒風俗
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進入小寒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等,陸續為春節作準備。飲食上,涮羊肉火鍋、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為小寒時尚。
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說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調養身體的做法。古時,如皋人對小寒頗重視,但隨著時代變遷,已漸漸淡化,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
? ? ?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這個節氣年輕人注意不要因過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而長出痤瘡。
04?小寒詩詞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應似客心酸。
更憑青女留連得,
未作愁紅怨綠看。
《小寒》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
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
霜鷹近北首,雊雉隱叢茅。
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
培訓會邀請到數媒學院的孫琦副教授、莊沈副教授作為主講人,兩位副教授圍繞教材的設計與編寫進行經驗分享。會上數媒學院孫琦副教授提出教材要與時俱進。新的時代,新的學生群體,新的技術是對教材提出新的要求,應進行有機融合。要敢于突破傳統,使教材具有新穎獨特的亮點。其次,應做好時間規劃,使團隊中的每位教師都能發揮其優勢特色。數媒學院莊沈副教授詳細闡述了在教材自查和復審方面應注意的事項。強調細節的重要性,注意信息的更新及內容的核對。同時,在課程思政的融入方面,應注意設計理念是否合理,操作實踐是否切實可行的問題。科研處處長英皓在會議總結時強調,各教材小組要高度重視科研學術創新和規劃教材的編制質量,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全國、全省高校思政工作會議精神,加快形成高質量精品特色教材建設機制,不斷提升我校科研工作能力。
科研處英皓處長向專家組介紹遼寧傳媒學院非遺數字化保護項目的整體情況
數字媒體學院石光副院長向專家組介紹非遺數字博物館的建設情況
專家組觀看影視廣播學院非遺數字采集工作室制作的非遺紀錄片
專家組在南校區影視創作實訓室了解項目創作過程
專家組在遼傳非遺數字博物館、日進樓影視傳媒實訓基地參觀考察后,在南校區第二會議室開展深入座談。
座談會現場
沈陽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張振深副局長表示:“遼寧傳媒學院擁有優秀的專業設備與人才資源優勢,尤其在非遺數字化保護與傳承做出了大量的貢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讓我們倍感振奮,希望遼傳能夠將優秀的資源面向社會,更好的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同時,將沈陽市沈北新區遼傳非遺數字博物館打造成為具有鮮明特色的星級亮點工程,依托非遺數字博物館和學校優勢,借助社會各界力量,互為載體、互為內容,相互包容與借鑒,實現共贏”。
沈陽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副局長張振深
遼寧省民俗學會蔡學勤副會長建議要發揮遼傳專業優勢,廣泛交流,在當代的語境下,進一步思考如何讓當代人更好的了解非遺文化,讓非遺文化得到有效的傳承。
遼寧省民俗學會會長蔡學勤
沈陽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非遺處陳啟明處長從多角度對我校非遺數字化保護項目提出寶貴意見,陳處長指出:“遼傳所取得的非遺數字化保護項目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希望遼傳能夠將豐富的非遺保護成果和經驗傳播出去,更好的為沈陽市非物質文化遺傳保護與傳承獻計獻策,創作出更多更好的非遺數字化保護作品”。
沈陽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非遺處處長陳啟明
沈北新區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仇興輝副局長表示沈北新區文旅局將全力支持遼傳非遺數字博物館的建設,希望遼傳能夠依托非遺數字博物館打造獨具特色的非遺數字化保護項目,做好區域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沈陽市沈北新區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副局長仇興輝
于洪區文化館陳維彪館長表示遼傳對非遺保護的重視和投入讓人深受感動,希望未來能夠與遼傳開展更深度的交流與合作。
沈陽市于洪區文化館館長陳維彪
沈陽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非遺處專家黃大為對非遺數字化保護與推廣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提出了更好的建議。
沈陽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非遺處專家黃大為
遼寧傳媒學院黨委書記任偉在總結發言中,首先對沈陽市文旅局領導及專家組成員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任書記強調:“感謝各位領導、專家對我校非遺數字化保護工作的支持與指導。遼寧傳媒學院始終堅持大學辦學的三大職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近幾年遼傳依托非遺保護項目開展了很多社會服務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希望市文旅局的專家領導及社會各界給予更多的支持和關注,加大校地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共同助力地方文化經濟發展。
遼寧傳媒學院黨委書記任偉
遼寧傳媒學院始終致力于對沈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依托學校專業和人才優勢,承擔并開展了多項非遺數字化保護項目,并于2021年正式籌建沈陽市沈北新區遼傳非遺數字博物館,這是歷史性的突破,為沈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傳承提供最強有力的支撐。未來,我們將充分發揮遼傳與非遺數字博物館的資源優勢,肩負起地方唯一一所傳媒類本科高校應有的責任與擔當,更好的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為講好沈陽非遺故事,傳播好沈陽非遺文化貢獻力量。